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8篇
  25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向阳 《果树学报》2005,22(3):216-219
分析了椪柑萎缩型枯水与粒化型枯水以及正常果的生理差异。发现萎缩型枯水果的失重、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粒化型枯水果,但其果肉水势和出汁率显著低于粒化型枯水果和正常果;萎缩型枯水与粒化型枯水一样,其脱落酸大量积累,14C-葡萄糖大量转化为不溶性物质。认为萎缩型枯水机理在于椪柑果实大量失水引发了逆境生理代谢,导致大量可溶性营养消耗,汁胞萎缩崩溃。  相似文献   
2.
甘薯基因组NBS-LRR类抗病家族基因挖掘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BS-LRR类基因家族是植物抗病R基因(Resistance gene)数量最多的一类,具有NBS (Nucleotide-binding site)和LRR (Leucine-leucine-repeat)结构域。甘薯(Ipomoea batatas)栽培种基因组已完成测序,但尚未注释,本研究对甘薯基因组序列进行外显子预测,得到甘薯染色体组全基因组蛋白序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NBS-LRR家族基因鉴定和分析表明,甘薯基因组中含有379个NBS-LRR家族基因,占全基因组基因总数的0.212%,其中N型亚家族120个,NL型103个, CNL型133个, TNL型22个, PN型1个。所有染色体上均有NBS-LRR家族基因分布,但数量明显不同,其中有60.9%的NBS-LRR基因序列呈簇状分布。NBS-LRR基因序列有15个保守结构域,在N端较为保守。研究结果为甘薯进一步开展NBS-LRR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和抗性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量地理学理论和ArcGIS技术平台,利用澜沧江云南段区域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等为指标,对土地生态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土地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关性,预测未来15年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30年间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生态风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的变化幅度均表现最为剧烈;澜沧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生态风险分布具有区域性,表现为上游、下游为中低生态风险区,中游为较高生态风险区;未来15年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生态风险有向更高等级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2016年6月19日~30日对渭河流域周至段鱼类资源与其栖息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鱼类有2纲(硬骨鱼纲和辐鳍鱼纲)4目(鲤形目、鲈形目、鲶形目和鲑形目)6科(鲤科、虾虎鱼科、鲿科、鳅科、鲑科和鲶科)17属18种,其中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与鲦Hemiculter leucisculus;常见种为红尾荷马条鳅Homatula variegata。鱼类资源多度状况与水质差异显著相关,在渭河与黑河交汇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各样区种类分布较为平均,但群落数量差异较大。总体而言,渭河流域周至段鱼类组成较为简单,鱼类资源呈下降的趋势,丰富性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甘薯栽培研究成果及专家知识归纳总结,应用作物栽培学、生理学、生态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对甘薯栽培管理知识模型系统进行了设计,拟以甘薯生育指标、环境因子、技术措施之间的定量化动态关系为主线,建立具有动态预测和决策功能的甘薯栽培管理知识模型.本设计主要包括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资料获取方式、研究方法、开发过程等部分,实现播前栽培方案的设计与动态生育指标的确定等功能,揭示生态环境和农艺栽培措施与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内在关系和机制,实现区域化和经验性甘薯栽培管理模式的系统化整合和科学化表达,形成模型化的专家系统和决策性的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6.
姚惠伶  蒋林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57-8358,8361
[目的]优化紫薯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紫薯粗多糖,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影响紫薯多糖得率的主要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为:超声频率〉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紫薯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60℃,超声频率80 kHz,此条件下紫薯多糖的提取率为3.63%。[结论]利用超声技术提取紫薯多糖可以提高多糖得率、缩短提取时间、采用较低温度提取、节省提取溶剂,降低提取成本。  相似文献   
7.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Ninety‐four sweet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genotypes were compared under low potassium (K) stress (35 mg kg?1 dry soil) over two growing seasons. Potassium utilization efficiency ratio (KER), defined as the dry matter weight/K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enotypes. Genotypes were divisible into four KER categories: high efficient, efficient, fairly efficient and inefficient with most of the genotypes falling in the efficient and fairly efficient groups. The K contents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in individual plants.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on a dry weight basis was greatest in the petioles followed by leaves, stems, and roots. On a total plant basis, K content in roots was greatest followed by stems, leaves, and petioles. Several genotypes (including 602 × 81‐3, Zhe15‐47 and Xushu18) were selected as most suitable for growth on soils low in available K due to their appreciable yields and higher KER under low K stress.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獭兔在不同月龄毛囊和毛密度的变化,选择1~7月龄的獭兔为研究对象,通过活体取样,Sacpic法染色,对不同阶段切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毛密度在1~3月龄处于平台期,无显著变化(P0.05);4~7月龄毛密度处于一个波形变动期,其中通过切片观察5~7月龄为全休止期;4~6月龄为换毛期。本研究摸清了毛密度的变化趋势、变化阶段、各阶段毛囊群特点,为獭兔取皮时间的确定及提高毛密度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Day-old Lohman broiler chicks (n = 120) were fed on five starting diets for 4 weeks in groups of 24 birds. The starting diets contained 0%, 9%, 18%, 27% and 36% sweet potato tuber as a replacement for maize. From the fifth week, the 120 birds were tested in groups of 30 on four finishing diets containing 0%, 15%, 30% and 45% sweet potato tuber as a replacement for maize. The carcass quality was significantly (p>0.05) improved due to a significant (p>0.05) reduction of abdominal fat in the birds fed on the 45% sweet potato finisher diets. However, the birds on the sweet potato diet continually passed wet dropppings,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p>0.05) reduction in body weight and 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e optimum levels of inclusion of sweet potato in the diets were considered to be 27% and 30% for starting and finishing broiler chickens, respectively. Sweet potato diets may be a remedy for fatty broil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