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
就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化学调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剖析了化学调控剂对碳氮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光合作用、干物质运转、籽粒灌浆的调节作用,在分析了目前稻米品质化学调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应用系统的观点,从光合生产、籽粒灌浆及相关酶系统特性、物质运转等水稻生产的“源库流”三方面入手,开展化学调控剂对米质作用机理研究,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揭示米质品质形成规律。同时指出在研究实践中,抓住品质主要制约因素,利用激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开展化学调控剂的复配,将有望改善稻米品质的多个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常规栽培模式湿润育秧苗与超高产栽培模式旱育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中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揭示超高产栽培模式实现高产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苗的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数比湿润育秧苗高22.78%、73.33%,而株高比对照矮14.91%,同时还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的根系还原力强、发根数多、发根能力强,硝酸还原酶、ATP酶、叶绿素及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等细胞保护酶含量增加,表现出强大的生理生化优势,而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降低20.99%,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增多,C/N适中,有利于提高旱育秧苗的抗逆性,是旱育壮秧形成的内在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常规栽培模式湿润育秧苗与超高产栽培模式旱育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中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揭示超高产栽培模式实现高产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苗的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数比湿润育秧苗高22.78%、73.33%,而株高比对照矮14.91%,同时还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的根系还原力强、发根数多、发根能力强,硝酸还原酶、ATP酶、叶绿素及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等细胞保护酶含量增加,表现出强大的生理生化优势,而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降低20.99%,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增多,C/N适中,有利于提高旱育秧苗的抗逆性,是旱育壮秧形成的内在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化学调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化学调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剖析了化学调控剂对碳氮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光合作用、干物质运转、籽粒灌浆的调节作用,在分析了目前稻米品质化学调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应用系统的观点,从光合生产、籽粒灌浆及相关酶系统特性、物质运转等水稻生产的“源库流”三方面入手,开展化学调控剂对米质作用机理研究,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揭示米质品质形成规律。同时指出在研究实践中,抓住品质主要制约因素,利用激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开展化学调控剂的复配,将有望改善稻米品质的多个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5.
头季不同施氮方式对再生稻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揭示头季不同施氮方式下再生稻的生理生化机制, 在头季总施氮量为225 kg·hm-2的前提下, 设不同基蘖肥与穗肥的施氮比例(N1为8︰2, N2为7︰3, N3为6︰4), 并以全生育期不施肥为空白对照(N0), 研究再生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的变化规律, 并分析这些特性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1)整个再生稻生长周期内, 头季不同施氮方式下, 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相似, 表现为先上升, 在头季稻孕穗期达最大, 然后下降, 到再生季齐穗期又达到高峰, 之后又迅速下降;伤流量在头季孕穗期后大幅度下降, 再生季分蘖萌发后伤流量有所回升, 至再生季齐穗期又达到小高峰, 随后又逐渐降低.(2)施肥有利于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及根系活力.适当增加再生稻头季中、后期施氮比例, 可显著提高再生稻头季生长中、后期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伤流量, 增加干物质积累, 提高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水稻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化感水稻叶片浸提液处理不同萌发阶段的稗草幼苗,8d后测定受体稗草体内各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对地上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的最大抑制效应达27.7%,对地下部的最大抑制效应达38.4%;对地上部过氧化氢酶活性(CAT)的最大抑制效应达56.4%,对地下部的最大抑效应达62.4%。经分析,水稻的化感作用具有破坏受体植物膜的功能、影响其生长调节系统和破坏其光合作用等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