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太行菊叶片、叶柄、茎尖和茎段为试材,采用MS培养基,在其中添加不同的激素对太行菊的不同外植体进行培养,研究了濒临灭绝的太行菊再生植株的方法。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叶柄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为44.44%和44.11%,所需时间较长,而茎尖、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48.44%和68.75%,培养时间较短。茎段最适合作为诱导愈伤组织的繁殖材料。为了使茎段能更好的诱导出愈伤组织,课题组又对诱导茎段愈伤组织的激素浓度组合进行了研究,A组:MS+6-BA 1.0 mg·L-1+NAA 0.5 mg·L-1+2,4-D 0.1 mg·L-1,B组:MS+6-BA 1.0 mg·L-1+NAA 1.0 mg·L-1+2,4-D 0.1 mg·L-1,C组:MS+6-BA 2.0 mg·L-1+NAA 0.5 mg·L-1+2,4-D 0.1 mg·L-1,D组:MS+6-BA 2.0 mg·L-1+NAA 1.0 mg·L-1+2,4-D 0.1 mg·L-1。试验表明,C组激素浓度组合最适合太行菊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35 d后愈伤组织不再增加后进行继代培养,45 d后将植株转移至生根培养基1/2MS+NAA 0.12 mg·L-1中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珍惜濒危植物太行菊的高效再生方法,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不同激素组合对太行菊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炼苗移栽等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分化不定芽比茎段难,茎段最适合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筛选出了最佳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1 mg/L,在此培养基中,茎段外植体可一步成苗,不需转换培养基即可完成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过程;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再生苗在花园土中移栽成活率可达80%。研究简化了培养流程,建立了太行菊一步式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3.
太行菊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作为试材,进行了细胞悬浮培养的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试管苗茎段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6-BA 2.0 mg·L-1+NAA 0.5 mg·L-1+2,4-D 1.0 mg·L-1,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生长迅速,且排列紧密质地松软适合进行细胞悬浮培养....  相似文献   
4.
对太行菊属(Opisthopappus)的太行菊(O. taihangensis)和长裂太行菊(O. longilobus)13个种群的核糖体DNA ITS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种、不同种群间的ITS序列差异。结果表明:排序后的ITS序列总长度为682 bp,含有15个简约信息位点;根据ITS序列差异共确定出18种单倍型,太行菊和长裂太行菊种群均表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两个种均有独有的单倍型,又有共有单倍型;聚类分析表明18种单倍型形成明显两支,Hn1和Hn8分别位于两支的中心为祖先单倍型。ITS序列将太行菊和长裂太行菊13个种群聚类成一个单源支系,但长裂太行菊中两个种群(林虑山LLS和石板岩SBY)与太行菊种群聚为一支,显示出两种之间存在着基因交流或杂交。在进化过程中,长裂太行菊可能经历了长距离侵殖,太行菊在太行山隆升之前经历了种群的扩张,随着太行山的隆升逐渐形成现今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太行菊DNA的适宜提取方法,获得适用于太行菊的ISSR标记,以太行菊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CTAB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提取太行菊总DNA,利用提取的太行菊DNA对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产率高且稳定,无明显降解,杂质少。以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为模板,应用ISSR引物对总DNA进行扩增,进而从测试的50条ISSR引物中选出了扩增效率高,条带丰富的15条引物。通过设置温度梯度对每条引物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最后,使用引物UBC848对部分群体样品进行检测,得到了效果稳定、重复性好的扩增结果。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温度梯度筛选出的ISSR引物适用于太行菊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太行菊和芙蓉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和芙蓉菊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为同时型胞质分裂.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基本构型为9个二价体,其中太行菊和芙蓉菊每个花粉母细胞(PMC)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05Ⅰ+892Ⅱ+003Ⅳ和004Ⅰ+861Ⅱ+002Ⅲ+017Ⅳ;部分花粉母细胞后期Ⅰ和后期Ⅱ及末期Ⅰ和末期Ⅱ发现有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微核及不同步分裂等减数分裂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7.
太行菊属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行菊属有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 (Ling) Shih ]和长裂太行菊(Opisthopappus longilobus Shih)两个种,该属植物仅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岩石夹缝中,生存环境较特殊。为了解析太行菊属植物特殊生境的生存机制,对野生条件下的长裂太行菊和太行菊根际土壤的pH、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根际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土样pH近中性,可利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低,土壤较为贫瘠。根际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显示,放线菌门为太行菊和长裂太行菊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是优势真菌门。太行菊根际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长裂太行菊,而其根际真菌多样性指数均小于长裂太行菊。长裂太行菊的氮循环、碳循环和光合功能微生物的丰富度均高于太行菊,而太行菊的抗逆功能微生物的丰富度高于长裂太行菊。太行菊和长裂太行菊的根际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与土壤pH、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为太行菊属植物特殊生境生态适应机制研究及其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