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林业   3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0篇
  46篇
综合类   73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25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anine parvovirus type 2 (CPV-2) causes a highly contagious gastroenteritis disease of dogs and wild canids. To investigate the CPV-2 prevalence in Dakahlia Governorate, Egypt, a total of 50 fecal swabs were collected from suspected diseased dogs during 2016–2017. Out of 50 collected samples, 35 samples (70 %) presented positive results for CPV-2 using immuno-chromatography (IC) as a rapid test. CPV-2DNA was detected in 42 samples (84 %)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he frequencies of CPV-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erman shepherd breed (46 %; 23/50) and in age groups less than 6 months (76%; 38/50). We evaluated the breed, age, sex, rapid test results and clinical signs as predictors for classification of animal status into infected and not infec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 classification process were rapid test result and clinical signs. Both CPV-2b and CPV-2c subtypes were detected by CPV2-VP2 gene sequences analysis.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alignment showed substitutions at 3 sites (Arg453Pro, Ala574Glu and Gln457Leu).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needed to reveal the genetic and antigenic relation between field and vaccinal strains of CPV-2 in Egypt.  相似文献   
2.
陈小麟  范越 《家畜生态》1994,15(3):8-12
金定鸭的外型分化,受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双重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依羽域在适应水域环境的重要性,雌雄金定鸭的正羽都按共同的羽域顺序陆续更换生长;与此同时,一日龄外型相同的异性雏鸭,逐渐表现出性双态,包括喙色、羽色、声音、性羽、体重和行为的表型差异,以满足繁殖竞争的需要。金定鸭性行为的出现以其性双态分化为基础,而性行为的分化又是其生理成熟的前提条件。对雄鸭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性双态分化和性行为发育速度的快慢与其生理成熟的早迟是一致的。黑色尾羽的雄鸭,体重较小,其发育速度和性成熟均快于体重较大的白喙或端白尾羽者,因此,建议将尾羽颜色、性双态分化和性行为发育速度作为雄鸭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3.
鸭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该菌有21个血清型。本试验通过对发病鸭的临床诊断和病原进行分离鉴定。用本场的菌株制作灭活苗进行预防免疫,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保护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寄生于家鸭小肠上皮细胞的菲莱氏温扬球虫的受精和卵囊壁的形成过程。作者在感染后96 h 的样品中发现一例大、小配子已受精;小配子已进入大配子中,大配子胞质中有一根纵切的鞭毛,小配子的核呈流体状,位于大配子核附近。卵囊壁是由成囊颗粒内含物进入合子表面的膜之间沉积成层而形成。成囊颗粒Ⅰ形成外层卵囊壁,成囊颗粒Ⅱ形成内层卵囊壁。沉积于膜之间的成囊颗粒Ⅰ内含物逐渐浓缩,堆积成颗粒状,使卵囊壁外层外表面形成颗粒状突起。成熟的卵囊壁由三层组成:即薄的外周膜、外层和内层。其内的合子原生质还被两层单位膜包裹。  相似文献   
5.
番鸭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估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白羽番鸭RF系各阶段的生长性状进行表型分析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各阶段的体重遗传力较高,日增重的遗传力中等,而0-70日龄料肉比和0-84日龄料肉比遗传力偏低。同时还表明,各阶段体重之间和日增重之间存在较强的正遗传相关,而各阶段日增重与料肉比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遗传相关。生长性状遗传相关的变化范围在-0.824-0.912。  相似文献   
6.
鹅细小病毒HG5/82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研究通过对1982年黑龙江某鹅场发生的鹅细小病毒病疑似病例的肝病变组织病毒分离,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肝脏加PBS研磨后,-70℃/37℃反复冻融三次,除菌过滤后接种12日龄鹅胚.发现病毒对鹅胚的致死时间为5~6 d,胚体体表有轻微出血点.鹅胚尿囊液经磷钨酸染色,可见具有典型特征的细小病毒粒子.将该病毒尿囊液在12日龄鹅胚中连续传16代,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胚体多集中在3~4 d死亡.病毒传至第三代时死亡胚体头、颈、背部出现较为严重的出血点,体表有水肿.第五代病毒尿囊液(命名为HG5/82)对12日龄鹅胚的ELD50为10-5.92/0.1 mL.将20只12日龄雏鹅分为三个试验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各组分别接种鹅胚尿囊液104.92ELDso、103.92ELD50、102.92ELD50及生理盐水,发现雏鹅接种HG5/82后4 d出现轻微腹泻,随后恢复正常.用套式PCR检测雏鹅肛拭子病毒的体外排放情况.发现三个试验组在接种病毒后1~20 d用套式PCR均可检测到病毒.对照组及试验组接种后20~56d没有检测到病毒.将套式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并于参考毒株进行比较,表明该序列具有GPV相应区域的共同分子特征,与GPV参考毒株B的相应序列同源性达93.6%.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为典型的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对雏鹅的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周龄、品种的肉鸡、肉鸭屠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体重、屠宰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胴体重这几个指标之间呈高度相关(R>0.94,P<0.0001),说明可以把这几个指标合并为一个指标,考虑到育种公司测定的实际需求,建议用屠宰重代替全净膛重、半净膛重.由于腿肌重与腿重呈显著相关,用腿重来代替腿肌重,可以大幅度简化育种工作,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认为可以用宰前体重、腿重、胸肌重、腹脂重作为肉用禽屠宰测定的主要指标,为了计算相关的率,可以考虑测量屠宰重指标.  相似文献   
8.
240只1日龄肉鸭随机成分4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用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每千克分别添加1、2、3mL抗菌肽制剂。结果显示:1)2、3mL/kg添加量组增重效果显著(P<0.05),3mL/kg添加量组最佳;净肉率升高,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主要是胸肌率上升;腹脂率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无显著变化(P>0.05)。2)血清总蛋白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尿素氮浓度下降,2、3mL/kg添加量组达显著水平(P<0.05),3mL/kg添加量组最低。  相似文献   
9.
番鸭在南京地区进行冬、夏两批饲养,均有较强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冬、夏两 批饲养的番鸭只平均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与冬季的料重比分别为1:2.62和1: 3.07,冬季饲养的鸭子饲料利用率低,料重比大于夏季。冬季在塑料大棚中饲养番鸭精饲料减 少1/3,添加青粗饲料能达到同样的增重效果。温度与增重无相关关系,相对湿度与番鸭的增 重呈负相关(P<0.01)。鸭舍内平均温度在11.05℃-30.93℃之间,相对湿度在76.28%以 下,番鸭能正常生长发育。环境温度在9.8℃以下,番鸭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降低。相 对湿度在77%以上,其增重受到影响。特别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严重地影响番鸭的生长。在 相同的饲养期内,周平均温度9.8℃,平均相对湿度91%,番鸭周平均增重22 g,周平均温度 27.42℃,平均相对湿度71.29%,番鸭周平均增重355 g,相差333 g(P<0.01)。  相似文献   
10.
何健  冯光德 《中国家禽》2004,26(4):13-15
试验比较了不同氨基酸模式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将320只1日龄的樱桃谷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80只,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四种日粮(按四种氨基酸模式配制),试验期21天。结果表明:日粮的氨基酸模式为Lys∶Met∶Trp∶Thr=100∶45∶21∶62时,其2周和3周体重高于其它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且F/G和血清尿酸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