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玉米‘闽甜208’的生育特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生育特性观测表明,‘闽甜208’甜玉米春播采青生育期86-90d,秋播采青生育期73-76d,生育动态呈现苗期弱,中间旺长稳定期短,后期早衰快的生育特性,栽培上要注重精细播种,各项田间管理要及时到位。群体结构试验表明,‘闽甜208’叶面积系数(LAI)及叶片净同率(NAR)较高,峰值持续时间较长,大喇叭口至抽雄期LAI对NAR影响最大,通过密植保证一定的总粒数,增加抽雄后群体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提高成粒率,是高产的关键措施,适宜种植密度为4.95万-5.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甜玉米闽甜6855春季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甜6855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闽甜系688×闽甜系0155杂交选育的鲜食型甜玉米单交种,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年在大田县上京镇黄城村示范种植,平均每667m^2鲜穗(带衣)产量1245.6~1310.5 kg,产值2860~3140元。表现苗期长势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逆性较强,品质优,商品性好。总结其春季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超甜玉米“闽甜208”适宜播种期及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甜208适宜播种期及需肥量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中旬之间,且春播鲜穗产量高于秋播;最适施肥量为尿素390 kg/hm2、普钙937.5 kg/hm2、氯化钾375 kg/hm2,其产量最高,达14514.0 kg/hm2。。  相似文献   
4.
总结甜玉米‘闽甜4号’超常早播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时间、品种选择、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及采收保鲜等配套关键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5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甜6855系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以闽甜系688为母本、闽甜系0155为父本配制新组合,高产、优质、稳产性较好,2年区试平均产量14 940.6kg·hm-2,比对照增产5.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 854.8kg·hm-2,比对照增产1.78%。于2016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闽审玉2016003)。  相似文献   
6.
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耕作栽培条件和市场需求,采用系谱选育的技术路线,以闽甜系0283为母本、闽甜系0155为父本配制新组合育成闽甜208。测交试验表明,亲本0283、0155配合力高,性状互补性强。配成的闽甜208在多点区试中表现早熟、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稳产性好,鲜穗平均产量12726.0 kg.hm-2。该组合于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闽甜107”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3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施氮量>播种期>种植密度,并优选出产量高于817.65kg/667m2的栽培措施:播种期4月1~7日、种植密度3720~3940株/667m2、氮肥施用量16.75~19.75kg/667m2。  相似文献   
8.
“闽甜107”适宜播种期及需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播种期春播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且秋播鲜穗产量高于春播;最适施氮量为240~270kg/hm2。  相似文献   
9.
以甜玉米新品种‘闽甜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主要农艺、商品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在每公顷4.95万株时,鲜苞商品性状和产量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协调,取得好的效益。密度过高会影响鲜苞商品性状,密度过低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0.
“闽甜208”栽培密度对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甜玉米新品种闽甜2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在6.3万株/hm2时,其鲜苞商品性状和产量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协调,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密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鲜苞商品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