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15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自然恢复灌丛阶段植物群落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部分种群水平生态位宽度不宽,只有3个种群宽度大于0.5以上;(2)垂直生态位也较窄,各种群垂直生态位多集中于0.1-0.3之间,占84.5%,表明对垂直空间利用不充分;(3)虽然各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均非常小,但有78.00%的种对间存在水平生态位重叠,表明各种对间对资源的共享趋势较为明显,各种群对资源分享的程度很高;(4)所有的种对均存在垂直生态位重叠,表明各种对资源的分享程度极为剧烈;(5)各种对水平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低,而高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则较高,说明各种群对以光为主导因子的高度资源要求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O~40cm土层的土壤性质变化及其关系。《结果]土壤性质存在明显差别,从裸地阶段(I)、草本群落阶段(Ⅱ)、灌木群落阶段(HI)至乔木群落阶段(1g)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显著增加(P〈0.05),容重(BD)与pH显著减小(P〈0.05)。微生物总数显著增加(P〈0.05),其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真菌数量与放线茵数量显著减小(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细菌数量与SOC、TN与A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EC呈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SOC与TN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D呈显著负相关(P〈0.05);放线菌数量与BD呈显著负相关(P〈0.05)。URE、INV、APE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CAT活性显著减弱(P〈0.05);相关分析表明,URE、INV、APE活性与SOC、TN、AN、CEC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BD与呈显著负相关(P〈0.05);CAT与BD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O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丰富该区域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响应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将气候变化与干旱趋势相结合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利用衡阳盆地1981—2013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综合分析衡阳盆地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干旱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衡阳盆地的气候呈暖干趋势发展,年平均气温增加0.034 1℃,其中春季升温贡献最大,春季气温年增加0.054 4℃;年降水量约减少0.808 0 mm,呈缓慢减少趋势,以秋季降水的减幅最大,年减少3.335 1 mm;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DI)法计算出干旱频率年增加0.379 9%,其中秋季干旱频率增加最大,年增加0.910 4%,不同等级干旱类型中,以特旱频率增加率最大,年增加0.231 6%。  相似文献   
4.
邹君  杨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12):1597-1604
为研究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动态演变问题,采用GIS/RS方法,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由多年平均降水量、干旱指数(7—9月)、坡度指数、土壤蓄水能力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利用指数、水源可获得性指数和人类活动指数8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1990—2010年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构建模型对其脆弱性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近20年内整体呈现"中高周低,北强南弱"空间分布之势。2)研究期内,脆弱性整体有所增强,空间分异明显,脆弱性增强区域呈条带状南北展布,脆弱性减弱区域则呈团聚状分布在东西两翼。从各时段的变化来看,脆弱性变化大体呈"首尾增长、中间下降"的规律。3)从全时段脆弱性指数变化来看,衡山、衡阳和衡东3县农村水资源脆弱性增强明显,耒阳和祁东2县(市)则以脆弱性减弱为主,常宁和衡南2县(市)各种变化类型相对均衡。4)脆弱性指数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波动变化型,先减弱、后强势增长型,先增强、后强势减弱型和先强势减弱、后恢复性增长型。5)从不同时间变化趋势来看,脆弱性以波动变化为主要类型,其次是未变化类型,单调增加、单调减少两种变化类型非常少。可见,近20年来,衡阳盆地水资源脆弱性强度整体有所增强,脆弱性指数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加强水资源系统的科学管理成为有关部门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周松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04-6807
[目的]对湘中丘陵盆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了湘中丘陵盆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13个评价指标。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出各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分析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强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权重值最大,为0.140,其次是森林覆盖率(0.137)。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以中度脆弱为主,衡南县的脆弱度最大,衡阳县次之,均为强度脆弱区;耒阳市的脆弱度最小,为微度脆弱区。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出外围低、中间高的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与农业生产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2003年、2013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以及2009年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数据为基础,提取出衡阳盆地2003、2009、2013年三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在IDRISI17.0软件支持下,利用提取出的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叠加运算,得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空间转移矩阵,分析了2003—2013年间衡阳盆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和结构变化情况。现状结果显示:2003—2013年,衡阳盆地内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有下降,耕地、建设用地、园地和水域面积均有所增加。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出2023年土地利用/覆盖情景。模拟出2023年衡阳盆地的土地利用/覆盖情景,并依据数量Kappa系数、位置Kappa系数和标准Kappa系数检验模拟精度。模拟结果显示:2013—2023年间,衡阳盆地内的林地将向草地、耕地和水域转化,耕地则更多的转化为园地和未利用地,部分林地、耕地和水域将继续向建设用地转换。  相似文献   
7.
以亚热带丘岗山区的典型区域——衡阳盆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雨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衡阳盆地雨水资源化的初步设想:一是强化雨水就地利用,构建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屏障;二是积极推广庭院雨水集蓄,发展庭院经济;三是适当发展雨水集蓄小型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分保证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河漫滩沉积记录的历史时期洪水信息,揭示极端洪水事件和洪水发生规律,为防洪减灾提供指导.[方法]根据湘江河漫滩沉积剖面91个样品的粒度分析,结合AMS 14C精确测年,分析湘江衡阳段河漫滩剖面粒度特征与洪水事件.[结果]①河漫滩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粗粉砂、粗砂、极细砂为主.粒度参数显示,剖面洪水沉积动力较强,分选...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作云  杨宁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8):163-167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包括前期(Ⅰ)、中前期(Ⅱ)、中后期(Ⅲ)和后期(Ⅳ))不同土层(包括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 与0~100 cm土层)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每个恢复阶段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先升后降,呈现出倒“U”形规律,TN和TP的含量显著减小(P<0.05),具有明显的“表聚性”, 每土层的4个恢复阶段的SOC的大小具有“波动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N和TP的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后期(Ⅳ)>中后期(Ⅲ)>中前期(Ⅱ)>前期(Ⅰ),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随着植恢复的进行, 0~100 cm土壤SOC、TN和TP显著增加(P<0.05), C/N、C/P和N/P显著减小(P<0.05);(3)相关分析说明: C/N与SOC、SE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N、TP、SWC、SBD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P与S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SWC、SBD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P与SOC、TN、TP、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SBD、SER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说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对土壤中N和P两种元素的需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7年对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0-50 cm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一水平空间位置上,土壤平均含水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阴坡>阳坡.而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2)在同一垂直空间位置上,阴坡与阳坡不同坡位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均为:下坡>中坡>上坡.阳坡的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是:阳坡上坡>阳坡中坡>阳坡下坡;而阴坡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3)土壤含水量的消长与同期的降雨量有关,1-6月为雨季水分补偿期,7-12月属于旱季水分亏缺期;(4)在同一水平空间,不同坡向土壤含水量剖面变化明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从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来看,阳坡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随土壤的加深而变大,阴坡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变小,土壤水分的最稳定层均出现在10-30 cm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