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4篇
  18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枇杷果实采后呼吸与乙烯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郑永华  应铁进 《园艺学报》1993,20(2):111-115
  相似文献   
2.
“火罐”柿减压处理、低乙烯MA贮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减压贮藏的原理,提出了减压处理低乙烯MA贮藏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陕西优良柿子品种--火罐柿进行了室温条件下的保鲜贮藏研究。结果表明,减压处理低乙烯MA贮藏技术甬地抑制火罐柿硬度的下降,延长果实贮藏期。保硬期为43d,比对照长24d;贮藏期达97d,比对照长67d。  相似文献   
3.
苹果采前落果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苹果采前落果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在采前8周间定期测定了不同苹果品种的果柄、果台和离层形成部位组织中IAA、ABA含量;在采收前20d内定期测定了离层部位组织中细胞壁分解酶(Cellulase)的活性;在收获期测定了果实乙烯的发生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果柄、果台和离层部位组织中IAA和ABA含量变化有差异,但它们变化的总趋势相似,都是随着果实成熟IAA含量下降,而ABA含量上升;不同品种的成熟果实中乙烯发生量有很大差异,以落果多的品种显著大于落果少的品种;采前落果重的品种离层部位组织中细胞壁分解酶的活性在果实成熟期急剧增加。由于果实进入成熟阶段后,IAA含量下降,ABA含量升高,ABA/IAA之间的相对平衡被打破,高ABA/IAA以及高乙烯会刺激离层组织中细胞壁分解酶的活性增高,进而促进离层形成,这可能是导致落果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子叶离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植物激素、AgNO3 和琼脂浓度对大白菜子叶培养芽再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条件为MS 培养基中加入5 mg / L BA、0. 5 mg/ L NAA、2 mg/ L AgNO3 和1. 2%~ 1. 6 %琼脂。培养过程中, 子叶的乙烯释放量对芽再生起很重要的作用, 具有高芽再生率的基因型或高浓度琼脂的培养条件下, 子叶产生的乙烯量较少。培养基中有AgNO3 存在时, 尽管子叶的乙烯释放量增加, 芽再生率也有提高。对子叶的乙烯释放量和不定芽再生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乳白期‘春星’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Chunxing’)果实为试材,研究了经钙调素(CaM)拮抗剂三氟拉嗪(TFP)、氯丙嗪(CPZ)各100 µmol·L-1 和钙通道阻塞剂异博定(Verapamil)100 µmol·L-1 预处理后再用乙烯(50 µL·L-1 )处理的草莓果实中微粒体“Ca2+-ATP酶活性、O2 产生速率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对微粒体膜O2 产生速率无显著影响,处理早期提高微粒体膜Ca2+- ATPase总活性,对MDA含量影响不大;后期加速微粒体膜Ca2+- ATPase总活性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MDA含量和线粒体膜Ca2+-ATPase活性。CPZ、TFP和Verapamil预处理降低了上述乙烯处理下Ca2+- ATPase活性和MDA含量,但对微粒体膜O 产生速率亦无显著影响,这说明细胞内Ca2+-和CaM 可能参与了乙烯诱导的膜Ca2+-ATP酶活性与膜脂过氧化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乙烯利对冬小麦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1年在山西省临猗县和太原两地,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喷施,研究其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烯利在小麦旗叶刚伸出时喷施,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而增产最多的是亩喷施20g有效成分乙烯利,亩增产小麦32-48kg,增产率10.22%-22.86%。  相似文献   
7.
以乙二醇乙醚和精制大豆油在金属钠催化下合成出了豆油乙二醇乙醚酯生物柴油,考察了该生物柴油作为替代燃料在性能方面与柴油的差别;研究了作为柴油添加剂,其加入量对混合燃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油乙二醇乙醚酯生物柴油的燃料特性达到了国外生物柴油生产标准,可以直接作为柴油使用,也可与矿物柴油掺合使用,提高了柴油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乙醇、乙二醇二甲醚与柴油混合燃料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提出了将乙二醇二甲醚作为乙醇柴油燃料的一种组成成分,利用乙二醇二甲醚好的发火性来改善乙醇柴油燃料差的发火性。试验表明乙二醇二甲醚与乙醇、柴油互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三种比例混合燃料测试了柴油机在主要工况下的性能与排放特性,得出乙二醇二甲醚加入量以E20为最佳,此时,烟度降低了约80%,NOx略有增加,燃油消耗率略有下降。此外考察了随着十六烷值的变化对混合燃料的排放特性的影响,得出随着十六烷值的增加,NOx排放逐渐增加,对烟度和经济性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9.
将37种不同科属植物及5个不同月季品种的ETR1核苷酸、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了分子系统发生树,并对植物的呼吸跃变类型、乙烯敏感性及采后寿命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核苷酸水平上,分子性状的同源性与形态性状同源性具有一致性,但月季不同品种种间差异大于异源植物的属间差异.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与核苷酸相似,但仍存在差异,可能由于氨基酸密码子简并性、翻译起始位置的不同、ETR1片段大小的差异所造成.在蛋白质水平上,所分析的ETR1片段均具有高度保守结构域.植物的呼吸跃变类型虽与内源乙烯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但与外源乙烯的敏感性无直接关系;植物对外源乙烯的敏感性与植物采后寿命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贮藏温度、丙烯和 1 MCP (1-甲基环丙烯 )处理对帕斯—卡桑 (Passe -Crassane)西洋梨果实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温可促进果实的乙烯合成 ,未经低温处理的果实 ,用丙烯处理 ,不能正常合成乙烯。丙烯促进乙烯合成的效应随冷藏时间延长而增强。1 MCP处理可抑制冷藏果实的乙烯合成。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 ,果实中乙烯受体ETR1同源基因的表达不受低温的调节 ;但冷藏后升温或升温后用丙烯处理时 ,mRNA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