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1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棘红缘天牛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1990年,对沙棘毁灭性害虫红缘天牛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从加强沙棘园综合管理,提高树势入手,结合成虫期喷雾,幼虫为害期注射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效达95%左右,同时可兼治蚜虫、木虱、茶翅蝽等多种害虫。  相似文献   
2.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3.
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 Pallas)寄生虫的种类、感染情况、季节动态及优势寄生虫种的寄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6种寄生虫,分别为维氏指环虫(Dactylogyrus vistulae Prost)、西伯利亚副双身虫(Paradiplozoon homoion homoion Bychowsky et Nagibina)、双穴吸虫幼虫(Diplostomum sp.)、绦虫幼虫(Cestode sp.larva)、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和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 Wang),隶属于3门,5纲,6目,6科,6属。春、夏、秋三季,均发现双穴吸虫幼虫,夏季及秋季的感染率高于春季;维氏指环虫春季的感染率高于夏季,而秋季没有检出;西伯利亚副双身虫、对盲囊线虫、绦虫幼虫和椭圆尾鲺仅在夏季发现,且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4.
红缘天牛对5种枣树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缘天牛是危害阔叶树的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为了明确哪一品种枣树的活性部位对红缘天牛有引诱作用。以木枣、狗头枣、赞皇枣、壶瓶枣和骏枣的枣叶、枣枝和枣花为实验材料,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红缘天牛对5种枣树不同部位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红缘天牛雌雄成虫对木枣枣叶的挥发性气味趋向率分别达到70.00%和69.23%,木枣的枣叶对红缘天牛有引诱作用(P<0.05)。红缘天牛雌、雄成虫对狗头枣枣枝挥发性气味反应最强,趋向率分别达到77.42%和73.68%,狗头枣枣枝对红缘天牛有很强的引诱作用(P<0.01);此外木枣枣枝对红缘天牛雌虫也具有引诱作用(P<0.05)。所有枣树品种的枣花挥发物对红缘天牛既无引诱作用也无忌避作用(P>0.05)。木枣挥发物对红缘天牛成虫具有较好的引诱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两次对采捕的野生哲罗鱼从虎林市虎头镇至宁安市渤安镇进行长途运输。运输时间是9h,运输成活率分别是76%和94.4%。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杨十斑吉丁虫的基本飞行能力,本试验利用飞行磨吊飞结合野外测定,探究了性别、光照对杨十斑吉丁虫飞行能力的影响并对杨十斑吉丁虫野外单次飞行距离和活动场所进行了研究.吊飞结果显示:雌、雄虫的平均飞行距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均飞行时间、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之间差异不显著,杨十斑吉丁虫个体之间飞行能力差别较大,其中,雌虫的平均飞行距离为2.6172 km,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为2.0108 km/h,平均飞行时间为1.7674 h;雄虫的平均飞行距离为2.1385 km,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为1.7801 km/h,平均飞行时间约为1.8732 h.个体飞行能力最强为雌虫,其飞行最远距离为5.2 km,飞行最大速度为2.91 km/h,最长飞行时间约为2.9 h.野外研究结果显示:杨十斑吉丁虫主要在树木的树干部位进行活动,单次飞行距离最远可达18.3 m.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虫有较强的飞行能力,且在光照条件下杨十斑吉丁虫的飞行能力要显著高于黑暗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朱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23+128
异色瓢虫是徂徕山林场常见天敌之一,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异色瓢虫对徂徕山林场2种重要蚜虫板栗大蚜和松蚜的选择效应。结果表明,当2种蚜虫种群数量同步增加,则取决于瓢虫原来的生境和饲喂条件,当板栗大蚜或松蚜种群上升时,则喜好取食种群数量大的蚜虫。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索红缘天牛越冬幼虫的耐寒性。采用热电偶法和昆虫生理生化的主要研究方法,测定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含水率、脂肪含量、糖原含量和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及质量浓度,并分析上述指标变化与幼虫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小幼虫的过冷却点与冰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幼虫经5℃1d处理后,过冷却点升高,冰点降低,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含水率由71.89%减至69.97%;血淋巴液中谷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占总量的百分比均有所提高;脂肪和糖原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说明:红缘天牛越冬幼虫具有较强的过冷却能力,通过调节血淋巴液中氨基酸质量浓度的变化抵御短时间低温环境变化,提高其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通辽市大青沟自然保护区采用带棒堵洞投、悬吊投、带棒开口投、直接投4种方法进行溴代毒鼠磷防治草原鼢鼠试验,累计防治面积2 470 hm2,防治效果达83%,平均灭鼠成本0.90元/只,比人工捕鼠成本降低82%。  相似文献   
10.
哲罗鱼是我国珍稀大型冷水性鱼类,已处濒危状态。本文对哲罗鱼分布区域及其变化进行调查,分布区变化很大,正在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