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栗白粉病是危害板栗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树叶、新梢和幼芽.发病初期,叶的正反面出现黄斑,随后黄斑上出现白粉,嫩叶感病处生长停滞,叶片扭曲变形,受害严重的嫩梢枯萎,嫩芽不能展开,树叶枯黄提前脱落,造成栗树不能挂果或形成大量空苞.白粉病原茵成熟后,秋冬季以闭囊壳形态在落叶和病梢上越冬.翌年春季放出孢子并借风传播,萌发后从气孔侵入叶片或新梢和嫩芽,继续再侵染或扩大侵染危害.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湖北小麦白粉病菌有性时期对自生麦苗侵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侵染自生麦苗的主要菌源是病残体上的闭囊壳释放的子囊孢子,且闭囊壳量大、阴湿条件下自生麦苗发病重,而闭囊壳量少、阴湿条件下则自生麦苗发病轻,干燥、阳光直射条件不利于闭囊壳向自生麦苗传病.田间病残体上的闭囊壳无法与秋苗形成菌源衔接,即不能直接为秋苗提供菌源,只是侵染自生麦苗的重要菌源,在小麦白粉病侵染循环中起着间接越夏的重要作用.导致麦苗发病的闭囊壳必须在土表以上,埋于土壤中的闭囊壳一般不会导致麦苗发病,土表以上病残体或闭囊壳量愈大,发病的可能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3.
<正>一、白粉病1.发病症状该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蔓,果实一般不受害。发病初期,叶背或叶面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环境适宜时迅速扩大成较大的白色粉霉,病害由老叶逐渐向新叶蔓延,严重时整个植株被白色粉状霉层覆盖。后期白粉层变灰白色,白粉层中出现黑褐色小粒点,是病原菌的闭囊壳。  相似文献   
4.
蔬菜白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蔬菜白粉病是瓜类、茄果类和豆类蔬菜上一种重要的病害,尤其在温室蔬菜栽培中发生普遍,在黄瓜、西葫芦、甜瓜等瓜类作物上危害极为严重(见第21页图1~6),是由白粉菌侵染所造成。一般年份减产在10%左右,流行年份减产在20%~40%。症状特点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抹  相似文献   
5.
小麦成熟期病株上的闭囊壳都是不成熟的;干燥条件下不产生子囊孢子,淹没在18℃水中亦不产生孢子,但能存活2天。在室内干燥条件下,闭囊壳存活期限,多雨年份(1984)约在8月上旬,干旱年份(1985)约在9月上旬。子囊孢子产生的适温是16.5—18.5℃,但在31.7—36℃和降雨7.6mm 的条件下仍有16.7%的闭囊壳产生孢子。高温和高湿交替作用,易使闭囊壳失去生活力;50℃干热处理10天,25%的闭囊壳诱发出了子囊孢子。用带有闭囊壳的病叶大量接种小麦,只获得了0.05%的病叶率,因此在本地闭囊壳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是不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越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世界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越夏情况差异很大。在夏季干燥无雨炎热的地区,闭囊壳能顺利越夏,成为小麦白粉病在秋苗上的初侵染源;在夏季多雨潮湿的地区,闭囊壳则不能越夏,关键在于是否导致自生麦苗发病,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越夏行为尚未见报道,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草坪的生长发育要有适当的条件才能正常进行,当草坪受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影响,或者受到其他有害生物的侵染时,草坪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出现变色、畸形、坏死、枯死、腐烂等症状,病害严重时可造成草坪成片死亡,影响草坪景观效果。从草坪病害发生的原因上可以看出,草坪病害可分为由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和受到其他有害生物侵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草坪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1褐斑病褐斑病是草坪草上比较重要而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危害多种草坪草,特别是剪  相似文献   
8.
葡萄白粉菌有性态-闭囊壳在中国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在中国首次发现葡萄白粉菌的有性态-闭囊壳,并且对其形态进行了观察描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小麦白粉菌有性时期形成、发育进度及在不同条件下病菌对自生麦苗侵染的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小麦白粉菌有性时期在小麦孕穗期开始出现 ,在不同感病品种上出现的迟早和形成量的多少有很大差异。闭囊壳在正常年份不能与秋苗形成菌源衔接 ,只侵染自生麦苗 ,在整个侵染循环中起着间接越夏作用。当田间病残体上闭囊壳量大 ,影响自生麦苗发病的先决条件主要是阴湿环境。夏季持续干旱 ,田间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可存活到 9月下旬 ,有向秋苗提供菌源的机会 ,但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0.
紫外光诱导小麦白粉菌形成闭囊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认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形成与小麦生育期、营养状况及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