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缙云山水源涵养林地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层是水源涵养林水文效应的第三活动层,对林分的水文效应起重要作用。以重庆缙云山不同配置模式水源涵养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分中具有代表性的马尾松×广东山胡椒混交林、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混交林、毛竹×四川山矾×马尾松混交林、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马尾松×柳杉混交林对土壤水文生态效应的影响,以缙云山广泛分布的毛竹纯林作为参照。结果表明:总体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增加的趋势,而孔隙度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各林分中以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最大持水量最大、渗透性能最好,马尾松×柳杉混交林次之,毛竹纯林最差。  相似文献   
2.
通过原状土冲刷试验,研究了缙云山10种存在次生演替序列的典型植物群落坡面薄层水流的水力学参数特征及侵蚀产沙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1,1.5,2L/min放水流量下,植物群落间坡面薄层水流的侵蚀产沙量大多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坡面薄层水流的雷诺数和弗汝德数有随放水流量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其流型和流态保持不变;(3)由坡面产沙量与径流切应力的概念模型并结合产沙量和径流切应力的试验数据,确定10种植物群落土壤的临界切应力以评价植物群落土壤的抗冲性强弱(抗冲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白茅〉栲树〉四川大头茶〉香樟〉润楠〉慈竹〉杉木十香樟〉毛竹〉马尾松十香樟〉马尾松);随着植物群落由低级向高级的演替进程,土壤抗冲性总体呈增强趋势;(4)通过土壤抗剪强度预测临界切应力的模型,在野外可快速、较准确地判断土壤抗冲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3.
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在重庆缙云山典型植被类型楠竹林地设置的径流观测小区所收集的2002~2007年降雨及径流的观测资料,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揭示了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采用分形维数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影响因子的范围以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发现,(1)2002~2007年,缙云山楠竹林地区降雨的年际分布比较稳定;其降雨量较集中出现于4~9月,此期占全年降雨量的72 %,而降雨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2)缙云山楠竹林地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降雨保持密切的响应关系,对降雨量的分配为,地表径流占30.7 %,地下径流占15.2 %.(3)缙云山楠竹林地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因子为 6个.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林分的高度、生物多样性组成、降雨(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厚度)、林冠截留量、土壤孔隙度.  相似文献   
4.
重庆酸雨区缙云山典型林分冠层酸雨淋洗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重庆缙云山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观测酸性降水过程中林外雨、穿透雨及干流等林内水分转换分量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变化,分析林分冠层对雨水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中的离子当量浓度大小依次是SO42->Ca2+> NH4+>Mg2+>K+>Na+>NO3-;(2)降雨经过林冠层后pH值降低,干流的酸化程度增加最大;(3)降雨经林冠层后离子浓度明显增加(除灌木林),穿透雨中通量增加最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为SO42-(2.19×103~6.47×103 eq·hm-2)和Ca2+(1.41×103~3.39×103 eq-hm-2),离子来源主要为大气沉降和植物分泌物或淋出;(4)同一离子在不同林分的干流和穿透雨中的通量变化不同,反映出不同林分冠层的离子交换性差异.在针阔混交林中,林下降雨净淋溶量大小顺序为SO42->Ca2+> NO3->K+>NH4+>Mg2+> Na+;常绿阔叶林为SO42-> Ca2+> K+>NO3-> NH4+> Mg2+ >Na+;毛竹林为Ca2+> SO42-> K+>NO3-> NH4+>Na+>Mg2+;灌木林为Ca2+> NO3-> K+> Na+>Mg2+> NH4+> SO42-.  相似文献   
5.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林地与涵养水源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重庆缙云山中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4种林分的土壤饱和蓄水量顺序为灌木林(266.48 mm)>针阔混交林(190.40 mm)>常绿阔叶林(186.80 mm)>楠竹林(174.80 mm);枯落物最大持水量顺序为灌木林(8.06 mm)>针阔混交林(4.71 mm)>常绿阔叶林(4.32 mm)>楠竹林(3.34 mm);各种林分的林冠截留率顺序为针阔混交林(16.15%)>常绿阔叶林(14.70%)>楠竹林(12.64%)。[结论]该研究对合理经营森林资源、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及合理开发大型真菌资源,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大型真菌163种,隶属43科98属。其中,食用菌69种,药用菌53种,毒菌31种,外生菌根菌37种和木材腐朽菌33种。保护区的大型真菌按植被类型分为阔叶林型、针阔混交林型、针叶林型、竹林型和荒地型5种群落类型。该区有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是主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食用、药用和营林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茶叶》2009,35(2):133-133
仙都原名缙云山,此地群山环抱,万谷云烟,山奇石异,林木葱郁,气候温和。北宋道书记载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九洞天”,“天遣林泉”。唐天宝七年,缙云山的独峰山一带有缤纷彩云回旋,彩云所到之处乐声悦耳,山林增辉,唐玄宗闻奏,即敕封为“仙都”。其风光宜人,主要景观有七十二奇峰,二十九名洞,十八处古迹,尤其是拔地通天之势的仙都石笋,素有“天下第一笋”之称,传说轩辕黄帝在此峰项炼丹,丹成驾赤龙升天,  相似文献   
8.
重庆缙云山慈竹种群年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系四川分布面积最大和用途最广的合轴型竹种。作者在重庆缙云山慈竹种群年龄研究过程中,发现慈竹种群之无性系个体的年龄与其个体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相关密切,其器官数量也呈显著相关;慈竹秆的形态学特征与其个体的年龄,地下茎和地上茎(秆)的分枝级数与其年龄均呈直线相关。地下茎分枝级数(RSB_x)与其年龄(A_(rs))的回归模型:A_(rs)=(RSB_x_(max) 1)-RSB_x,相关系数Υ_(rs)=-1.0000,O_(x-1)=0;秆分枝级数(CB_x)与其年龄(A_c)之相关模型为A_c=CB_x,相关系数Υ_c=1.0000(一年生个体除外),O_(x-1)=0。  相似文献   
9.
不同果袋套袋对霞玉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材料与方法试验园设在重庆绿康果业有限公司缙云山后山基地,6年生霞玉梨,株行距2m×3m,沙壤土,管理水平中等。供试纸袋均由山东青岛爱农制袋有限公司提供(见表1)。表1霞玉梨果实套袋试验处理设置编号果袋袋型规格1单层袋;小白袋;规格105cm×75cm2双层袋;外袋淡黄色,内袋黑色,内外袋均打蜡;内外袋规格均为195cm×150cm3双层袋;外袋淡黄色,内袋黑色,外袋打蜡;内外袋规格均为195cm×150cm4双层袋;外袋深黄色条纹纸,内袋黑色;内外袋规格均为185cm×150cm5双层袋;外袋茶色,内袋黑色,外袋打蜡;内外袋规格均为185cm×150cm6双层袋;外袋外茶色里黑…  相似文献   
10.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土壤结构分形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长江三峡库区森林土壤的物理性质,运用分形原理,研究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林地土壤分形特征,建立土壤结构分维与土壤性质预测模型,运用弹性分析与边际分析,探讨土壤结构分形变化与土壤性质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机械组成分维、微团聚体组成分维和孔隙组成分维可作为评价土壤结构的指标。不同林分林地土壤颗粒机械组成分维值为2.7~2.9,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分维为2.5~2.8,土壤孔隙组成分维为2.3~2.8。从质地、微团聚体组成和孔隙组成来看,常绿阔叶灌丛土壤结构要明显优于其他林地土壤,而楠竹林最差。不同林分及农地土壤的微团聚体组成、机械颗粒组成和孔隙组成分维与土壤性质存在较明显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5以上。由弹性系数和边际量可以看出,机械分维的影响要大于微团聚体分维和孔隙组分维。这对进一步探讨分形学在土壤结构与土壤性质的应用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