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21篇
  32篇
综合类   436篇
农作物   13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雄生 《中国稻米》2021,27(4):127-132
大致说来,一万年前是中国稻作的起源时期,一千年前则是中国稻作传统的形成时期,而最近一百年则是中国稻作发展最快的时期。用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这三个大致的时间节点,全景展示中国稻米的历史、稻米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解决吃饭问题所做的努力、近百年来中国稻作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展望未来稻米所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红水河流域壮族崇拜多神。诸如天地龙王,山川巨石,古木花草,鸟兽虫鱼,三界,祖先师圣等,都被立为神,敬仰而膜拜。但其中最突出的最独特的是对蚂(虫另)(青蛙)的崇拜。  相似文献   
3.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的委托,北京农业大学王象坤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主持人)于1994年7月18日在北京农业大学主持召开了河南贾湖稻作遗存发现的学术讨论会,特邀贾湖遗址发掘主持人稻作遗存的发现者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张居中副研究员及贾湖炭化稻米的发现者徐州师范大学陈报章副教授作  相似文献   
4.
稀土农用研究概况及滨海稻作区施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稀土组成和自然界中存在形式的论述,分析了它的性质,介绍了稀土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及农用研究的进展情况,总结了不同生态环境,不同施用方法对不同农作物的增产效果及机理,指出稀土施用后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大,并展望了稀土在盘锦滨海稻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玄松南  游修龄 《中国稻米》2001,(2):41-42,40
三、收获感谢祭春祈秋报是农耕礼仪的基本思想。收获感谢祭是感谢今年的水稻丰收 ,又祈愿新的一年稻谷丰收的农耕礼仪。初穗祭、刈上祭、飨应祭以及新尝祭等都属于收获感谢类型的农耕礼仪。飨应祭这是主要在石川县一带农村举行的收获感谢祭。十一月五日这一天 ,一家人身着传统礼服 ,到自家的水田把神背到家中来 ,然后给田神沐浴 ,给田神供奉酒肴 ,以报带来水稻丰收的恩。在这里田神是指稻灵。整个仪式的过程都有祖传的特定格式。比如背田神、沐浴、供奉都按祖传方式进行。当然田神是看不见、摸不着 ,只存在人心中。举行飨应祭的是那些具有这…  相似文献   
6.
位于都柳江流域的贵州省从江县加鸠乡,共有19个苗族村寨,加翁村是其中之一。这里距省会贵阳约有500km,离最近的县城从江也有112km。村民散居在海拔约有800m的高山之间,沿袭古老的农耕方式,在荒山上开垦出层层梯田,以种植水稻为生,保存了中国最古老的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长江中下游的南方稻作区发展秋黄瓜生产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利用高坳田,通过稻一黄瓜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实现秋黄瓜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王珍 《四川农机》2015,(2):42-43
水稻是荣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水稻面积在2.47万hm2以上,年总产20万t左右,占荣县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为此荣县把发展超级稻作为粮食生产重要项目来抓。针对荣县常年气温大于10℃,有效积温5 800℃左右,年均温17.8℃,日照1 200 h,温光资源种一季中稻有余,种两季又不够的自然条件,提出了重点发展超级稻(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同时以四川大农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  相似文献   
9.
邓辉 《农业考古》2016,(1):233-237
稻作文化是民众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文化。广东南江流域居住着汉、瑶、壮等民族,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流域的汉瑶壮族群成为较早探索水稻人工栽培技术的族群,他们不仅善于改良恶劣的土壤环境,还将水稻耕种的经验,创作成通俗易懂、入耳成诵的农事歌谣,并很好地传承下来,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哈尼梯田生态系统森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区红河南岸的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自上而下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森林、村庄、梯田、河谷”四素同构的良性原始农业生态系统,使得该系统成功地抵御了多年的连续干旱。以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撒马坝梯田上方的典型森林为对象,对其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土壤容重为1.09 g/cm3,总孔隙度为65.1%,非毛管孔隙度为18.7%,平均土壤蓄水容量达2 589 t/hm2,土壤滞留贮水量达739 t/hm2,表层土壤平均初渗率达13.57 mm/min,稳渗率达7.22 mm/min,充分说明了该区域的土壤水热交换条件和土壤渗透性都十分良好。与我国其他区域森林相比,哈尼梯田森林具有很高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是其适应极端干旱气候的重要保障,其模式可为我国适应极端气候变化减少农业经济损失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