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7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资源管理》2015,(4):59-68
县域森林破碎化评价是对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和森林植被发生变化的热点区域进行判读区划和测定分析。以云阳县为例,利用2002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结合2006,2011年两期SPOT 5影像开展判读区划,对比分析3期森林分布数据,运用Arc Gis 10.0和Fragstars 4.0软件,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对云阳森林景观破碎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森林破碎化程度明显减轻,局部区域小片林及林带多,森林破碎化严重;工程造林与社会政策是驱动云阳县森林景观破碎化减轻的关键因素,其中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贡献最大;农业活动与城镇建设是制约云阳县森林景观破碎化逆转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减少森林流失,建设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京津冀地区耕地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区耕地破碎化和人工干扰程度,以空间网格为基本单元,采用核密度函数法对耕地进行密度计算,继而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密度分区,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对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破碎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采用耕地破碎度指数和人工干扰指数对比分析提出耕地整治的方向。结果表明:耕地核密度变化范围为0~95.08点/km2,85%以上的耕地集中分布在区域中部和东南部的中密度区到高密度区,耕地面积随着密度降低而减少;耕地斑块密度指数、斑块边界密度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耕地斑块聚集度在不同密度区的变化情况均反映出破碎化程度随着耕地密度减小而增大;耕地破碎度指数和人工干扰度指数均随着耕地密度降低而升高,人工干扰是该区域耕地破碎化程度加剧的主要因素。采用核密度估计法能合理地反映耕地聚集程度和破碎化程度,可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耕地整治和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1980-2015年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恢复优先性进行研究,以1980、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在ArcGIS与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获取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变化信息,实现对若尔盖湿地景观破碎化及湿地动态演变过程的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湿地景观演变函数,揭示若尔盖湿地多年变化类型分布,并给出该区域湿地恢复的优先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斑块平均面积和蔓延度指数的萎缩,斑块密度的上升及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增大。整个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湿地斑块平均面积减少了249.77 hm2,斑块密度上升0.013 hm-2。2)根据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涵义,将研究区湿地划分为稳定型、退化型、恢复型和波动型4种类型,研究发现退化型湿地的面积与稳定型湿地相比,是其75.43%,与恢复型湿地相比,是其2.27倍,若尔盖湿地退化严重,亟需进行湿地恢复。3)采用熵值法,以行政乡镇为若尔盖湿地恢复单元,得出若尔盖8个受影响的乡镇中,有2个一级恢复区、3个二级恢复区、3个三级恢复区。三级恢复区(阿西乡、嫩哇乡、达扎寺镇)应当予以优先恢复。  相似文献   
4.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得很快,但是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监测体系,组织自然保护区开展资源、生态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应用GAP对自然保护区的布局和现状进行分析表明,目前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的优先生态系统有27类。并以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对自然保护区的生境破碎化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境破碎化程度增加,致使斑块内部物种向外迁移,生物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刘美佳  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17-16019
介绍了昆虫多样性和生境破碎化的内涵,概述了生境破碎化对昆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申亮  王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36-18037,18040
景观生态格局模式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景观生态格局的研究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方法去建立整体性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它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可应用于分析城市的景观生态基本特征、城市的景观安全格局现状,规划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静态分析法分析了西安的生态环境及景观生态格局构成,归纳出西安市生态基质、廊道和斑块的分布及其特点,并就其中存在的基质形态破碎化、廊道人工化、建成区内斑块分散化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的西安市生态格局研究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年和2016年10 m空间分辨率森林分布图,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将云南省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分为7种不同破碎化类型;建立森林破碎化指标,探索保护区森林破碎化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保护区森林景观发生较大改变,各类斑块占森林面积比均有所增加;核心和边缘斑块为森林主要构成,岛屿、穿孔、连接桥、环、分枝斑块占比则相对较小;保护区森林完整性增强,边缘效应降低,连通性和蔓延性改善;各功能区森林破碎化特征存在差异性,核心区森林破碎化低,而实验区刚好相反;缓冲区森林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和蔓延性。常绿阔叶林是破碎化最大的植被景观类型,孤岛较多,边缘效应大,应重点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8.
以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2000—2018年景观格局数量动态的面积、转移及速度特征.从斑块类型尺度与景观尺度2个层面选取景观指数分析流域近18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并在流域尺度上沿城市—林区梯度线分析沿线景观格局指数的梯度分布,基于数量统计模型对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9.
中国森林破碎化及其化解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森林面积增长举世瞩目,但森林破碎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化解森林破碎化问题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充分关注,研究储备难以支撑中国森林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管理政策实践。文中在综述中国森林破碎化驱动力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森林景观恢复、森林治理3个视角综述化解森林破碎化的相关措施,并基于奥斯特罗姆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提出森林破碎化化解框架,指出中国森林破碎化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未来展望。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森林景观恢复、森林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如何解决森林破碎化问题上渐趋融合,认识到单纯从生态系统或者社会系统出发的解决方案收效有限,需要将森林破碎化问题置于社会生态系统中进行考虑,探索化解森林破碎化的综合方法。森林破碎化化解框架为揭示森林破碎化的化解因素、作用机制和效果评估提供了分析工具,需要挖掘和整理中国在化解森林破碎化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识别影响森林破碎化的关键因素,理清它们与森林破碎化之间的作用机制,明晰它们的综合作用如何影响了中国森林破碎化和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地区沙地景观破碎化趋势分析--以科尔沁沙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RS和GIS手段,对科尔沁沙地典型地区不同时期的农田和固定沙丘景观数量和形状破碎化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农田景观的影响丰要表现在对斑块数量破碎化的影响,而对斑块形状破碎化的影响不大。放牧过程对固定沙丘景观破碎化的影响非常显著,这一过程不仅影响到斑块数量破碎化,而且也影响到斑块形状破碎化。回归分析结果,二者为较复杂的抛物线型关系。此外,沙漠化过程对农田和固定沙丘景观破碎化影响的关联分析表明,沙漠化过程与所有的破碎化指数呈负关联。其中,除农田形状破碎化指数外,其他破碎化指数与沙漠化过程无显著的关联,说明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增大,农田斑块的形状简单化的趋势也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