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养殖》2014,(4):32-32
<正>病毒,尤其是DNA病毒,会产生自身的microRNA(miRNA)来调控宿主和病毒基因的表达。由于其在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病毒miRNA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然而人们对无脊椎动物病毒miRNA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大多数对病毒miRNA的研究是在细胞系中进行的,但是病毒miRNA在细胞系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与其在宿主体内的作用差异巨大。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章晓波教授课题组首次对对虾体内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编码的miRNA进行了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2.
猪病动态     
《猪业科学》2012,29(4)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新发非洲猪瘟 日前,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兽医实验室在对对伏尔加格勒州卡拉切夫斯基区斯维特罗格农场送检的病死猪病理材料样品进行检验时,检出非洲猪瘟病毒基因。  相似文献   
3.
世界首例“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在吉林大学农学部诞生。这标志着人类首次培育的“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世界首例“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在吉林大学农学部诞生。这标志着人类首次培育的“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正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给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肉鸡和蛋鸡的生产性能。传染性支气管炎这个疾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没有地方没有此疾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冠状病毒,属于线性单链RNA病毒,具有高度突变的特性,有囊膜,多形态,直径为120~140nm。这个病毒上有2个非常重要的蛋白,纤凸S蛋白,这个表面凸出蛋白,已知的有2个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丹 《中国家禽》2013,35(13):1
痘病毒感染的物种已经超过230个,这种感染的普遍性给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痘病毒的感染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Gyuranecz等在近期出版的《Journal of Virology》发表了相关论文:利用DNA聚合酶基因,结合4b核心蛋白基因区序列,通过对111个鸟痘病毒自然感染病例的分析获得了痘病毒更加完善的遗传发育框架。这为鸟痘病毒基因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泛和完善的遗传分析、测序及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饲料广角》2008,(18):7-8
世界首例“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9月9日在吉林大学农学部诞生,这标志着中国在转基因猪抗病毒育种研究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猪瘟是一种严重威胁养猪业的传染病。为了培育出能够抗猪瘟病毒的猪,吉林大学农学部畜牧兽医学院教授赖良学作为首席专家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第十一所的专家共同组成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基础上.经过近2年时间的协作攻关.将能抑制猪瘟病毒的基因转染到“中国实验小型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内,并以此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刺备猪克隆胚胎.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正常动植物体内的一种通过双链RNA来沉默基因的自然现象。细胞内存在的双链RNA(dsRNA)被特异性的内切酶切割成为一种由长约21nt一23nt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s),有时它在正常的细胞中就存在,这种小分子干扰RNA和一些相关蛋白质组成RNA诱导沉默复合体我们称为来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与特定基因编码的信使RNA(mRNA)作用来高效特异地阻断特定基因的表达。RNAi具有高效性和高度特异性,可能成为阻断病毒入侵和关闭基因的新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 ,采用鸡胚和组织培养细胞来生产病毒疫苗 ,直到 70年代 ,重组 DNA技术的发展对疫苗生产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病毒的不同保护性抗原能在哺乳动物、昆虫细胞或细菌体内大量表达 ,这就是第二代亚单位疫苗。在过去 2 0多年里 ,虽花费了很大努力 ,由于这种方法对病毒蛋白产生的免疫反应不强 ,取得的成功很小。然而利用重组 DNA技术 ,能用安全病毒载体来表达危险病原体的保护性抗原 ,如重组载体疫苗。与重组亚单位苗不同 ,重组载体疫苗对外源蛋白能产生强的免疫原性反应。还有许多其他重组载体疫苗已在实验阶段证明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从"H7N9禽流感病毒"进入公众视野至今,家禽业已足足走了一个月的"背"字。这一来源于东亚地区野鸟的病毒基因,除了感染人类,也株连了家禽九族。部分地区活禽交易市场关闭,禽产品大量滞销,消费者"谈禽色变",家禽行业遭遇空前灾难。人们对"禽流感"的恐惧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