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2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2篇
  33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原火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严重影响着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于遥感数据,以2015年“4·16”特大草原火灾为例,利用ENVI和ArcGIS等软件,分别对NDVI和GPP指数及火烧严重度下的植被恢复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于NDVI和GPP指数的火后植被恢复过程表现相似,不同年份植被恢复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火灾发生当年(2015年)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状况高于未发生火灾区域,而在火后第1年(2016年)却又稍低于未发生火灾区域,直到火后第2年(2017年),火烧迹地植被基本恢复到火前状态。同时,不同火烧严重度下的植被恢复过程在存在明显差异。草原火灾发生后当年(2015年),中强度火烧下植被恢复最好,其次是轻度,重度表现最差。草原火烧严重度对植被恢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火后第1个植被生长季。在之后的年份里,由于草原更新能力强大,不同火烧严重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可丰富草原火灾及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等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为草原火灾管理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低强度火烧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肖功武,刘凤云(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牡丹江林业管理局)高桂芹,胡文利,张秀娟(西林吉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1试验场地的基本情况我们选了黑龙江省汤原县正阳林场张仙沟樟子松纯林为点烧试验场。林...  相似文献   
3.
火烧碧波映白云,群星笑还七色翁。玉皇大帝举盛宴,占尽风情六月天”。红花串串,虹云映天的火星花,令人振奋的联想!火星花为多年生球茎草本植物,原产非洲南部。叶披斜条形,绿色。火星花最为动人之处在于它美丽的、火红灿烂的花朵,串串鲜艳的花朵犹如唐菖蒲的串花一样,有下而上  相似文献   
4.
国内首次采用“规定火烧”的方法防治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shimaoe-nsis),结果表明:“规定火烧”能有效防虫,对林木安全,且能降低火险等级。  相似文献   
5.
林钢 《广西林业》2004,(6):1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力争到2010年,  相似文献   
6.
草原灌丛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生态学、畜牧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紧扣草原灌丛化过程、发生机理及其生态学后效等关键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灌木入侵途径包括有意识引进入侵和自然入侵2类,入侵过程分为传播到达、定居建群和扩散入侵3个阶段。放牧、火烧、温室气体增加,干旱以及降水格局改变等均可导致草本向木本的转化,且机制复杂,主要有影响草本,木本植物盖度、水分利用效率、化感作用等。木本植物入侵打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表现出沃岛效应,影响动植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阐明草原“草本-木本”群落演替机制,可为我国研究草原灌丛化和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有发生,再加上不合理的火烧木管理方式,不仅导致森林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同时,加速了该区冻土环境的恶化,进而使得温室气体大量释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长白山地区火烧迹地的森林植被更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针叶林过火迹地上,落叶松幼苗较少,阔叶树萌条更新强度同火烧程度成正比。(2)重度火烧有利于天然更新,促使白桦、山杨萌生;中度火烧最初形成以杨桦为优势树种的阔叶林,后又逐渐演变为针阔混交林;轻度火烧有利于针叶林更新。(3)火烧后不同林型下灌木草本植被种类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9.
桦树造林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树是桦术科落叶乔木或灌木,喜光,不耐庇荫,较喜湿润,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耐低温;萌芽力很强,采伐后可自行萌芽更新;种子小而带翅易传播。在林区的皆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上,桦树能作为先锋树种人工栽植,形成纯林。桦树是速生树种,幼年生长快,在立地条件中等地方,每年高生长量可达1m。15年左右开始结实,且结实较丰,大、小年不明显。桦树树冠圆形,树势优美,生长迅速,树皮洁白,秋季树叶金黄,是庭院绿化和观赏树种之一,现将其育苗与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常明 《草地学报》2021,29(6):1286-1293
为了解火烧对植物群落结构和植被恢复速度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皇城羊场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月进行了火烧试验,并分别在2017,2018及2019年的5月(返青期)、7月(生长期)和9月(生长末期)测量了该区域火烧样地和原生样地的植被覆盖度、群落多样性和裸地百分比等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5月后火烧样地与原生样地间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间差异不显著;火烧后引起的植物结构变化是短暂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恢复时间大约16个月左右;同时火烧改变了物种组成,其中在火烧样地中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锐果鸢尾(Iris goniocarpa)逐渐消失,而鳞叶龙胆(Gentiana squarrosa)和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逐渐出现。本研究说明春季火烧对亚高山草甸植物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作为亚高山草甸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