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18篇
  6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天津农林科技》2006,(5):42-42
一、标准编写规范化的涵义 GB/T3935.1—1996《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1部分:基本术语》对标准的定义为:“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相似文献   
3.
4.
茶叶感官审评其可靠性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茶叶审评遵循一般的心理学活动规律,以心理学基础为保证的。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认识过程是利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茶叶的色、香、味、形,有其生理机制。茶叶审评是一种心理过程,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光线、颜色、温湿度等有一定的要求并有其原因。同时,分析了茶叶审评方法与心理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长江蔬菜》2003,(11):10-10
①配方施肥是指利用测土配方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营养需要、土壤养分含量及供肥特点,以各种单质化肥为原料,有针对性地添加适量中、微量元素或特定有机肥,采用掺混或造粒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地域性的专用肥料。②叶面肥是指施于植物叶片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③床土调酸剂是指在农作物育苗期,用于调节育苗床土酸度的制剂。④微生物肥料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肥料效应的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这种效应不仅包括了土壤、环境及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还包括了其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的有益作用。⑤有机肥料是…  相似文献   
6.
茶叶不仅是供人们购买饮用的商品,而且是具有文化属性的产品,因此茶叶名称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茶叶翻译一方面便于国外消费者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便于形成统一名称,形成品牌宣传效应。本文主要探讨茶叶出口贸易中茶文化术语翻译问题,通过对翻译传统、翻译方式和翻译效果的叙述,使读者和消费者对茶业术语翻译的情况有一个简要理解。  相似文献   
7.
李雨晨 《福建茶叶》2016,(11):341-342
茶文化经历了4700多年的发展与流传,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近些年来,茶文化术语中的隐喻现象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茶文化属于隐喻手法的研究,对中国茶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茶文化术语中的隐喻进行几点研究。  相似文献   
8.
9.
正1前言红茶属国际性大茶类,据统计,2010年世界红茶总产量270万吨,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66%,销量居世界首位。2010年我国的红茶产量为9万吨,约占我国茶叶总产量6.4%。我市地处北纬23°26'~24°14',是广东省的茶叶主产区,拥有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等多个茶树优良种质资源。利用单丛茶品种制成的红茶,具有甜花香浓郁,汤色红艳,滋昧醇厚等特点。通过单丛红茶的生产,能够错开春茶采摘洪峰期,解决生产季节劳动力不足。传统乌龙茶生产在夏暑季节、阴雨天因为高温或没有阳光晒青,容易出现香气不足和茶汤苦涩的  相似文献   
10.
李雨晨 《福建茶叶》2016,(4):287-28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传媒行业的发展,隐喻的构建呈现多模态形式,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方式的非语言符号进行隐喻的构建。当然,由于人具有听、说、看、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等多重感知能力,可以感知、吸收多模态形式的外部符号,对于隐喻的解读也会呈现多模态形式。茶学术语所承载的符号意义具有明显的文化特性和时代特征。本文将通过对多模态隐喻的概念进行介绍,分析多模态隐喻的特征,探讨在多模态隐喻视角下如何对茶学术语进行英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