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214篇
农作物   53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3kD蛋白分子是高等植物光系统Ⅱ(PSⅡ)放氧侧3个外周蛋白中的一个,仅含1个色氨酸残基(W241).CD光谱与荧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液的pH由6.2降到2.5时,33kD蛋白的溶液构象发生明显变化,无规卷曲增加,α-螺旋和转角比例降低.这种变化对pH是可逆的,低pH下再经NBS修饰,CD光谱特征不变,但200nm处负峰的峰值降低,表明蛋白构象中的无规卷曲进一步增加。同时,33kD蛋白的柔性降低,构象变化变成对pH不可逆,表明NBS修饰W241破坏了33kD蛋白构象变化的可逆性,NBS修饰后的33kD蛋白与PSⅡ的结合专一性与修饰前相比大大降低,且不能提高重组后PSⅡ放氧活力.这些结果表明低pH是诱导33kD蛋白构象由适应光合放氧显著变化至失活的主要原因,而不是NBS修饰.结合33kD蛋白与质子的特殊关系,对低pH诱导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130-13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Sun Fire TM C18不锈钢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以乙腈-水(80∶20,v/v)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 m L/min,柱温30℃,在240 nm的波长下,对二甲戊乐灵乳油进行定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乐灵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标准偏差为0.045,变异系数为0.14%,平均回收率为99.47%。该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二甲戊乐灵乳油的质量控制中。  相似文献   
3.
中农33号是以自交系09676和12173为父母本配制的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耐低温弱光性好。果实商品性好,颜色深绿、有光泽,腰瓜长约35 cm,瓜粗3.4 cm左右,瓜把长约4.5 cm,心腔较小,果肉为淡绿色。白刺、密,瘤小,无棱。高抗WMV,中抗CGMMV、枯萎病、黑星病。早熟性好,持续结果及丰产优势明显。温室长季节栽培每667 m~2产量高达10 000 kg以上。适宜日光温室和春棚栽培。  相似文献   
4.
2012年秋播,徐麦33刚进入国家黄淮区南片生产试验,新沂市农业委员会就引进在我市的北沟街道和新店镇试种,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熟相好等明显优势。2013年徐麦33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笔者认真安排示范种植,对其表现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为该品种在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指导。本文重点介绍徐麦33在新沂试验、示范中的种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蛋白玉米利民33的品种特征特性及在青冈县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表现结果,并科学总结出了该品种在青冈县的具体栽培技术,包括选茬选地、适时播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中耕管理、科学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淮麦 33 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烟农 19/ 郑麦 991 杂交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大、综合抗性强、结实性较好、适应性较广、面粉品质优。面对当前兼具优质高产品种赓续乏力的尴尬局面,持续保持淮麦 33 推广应用势头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持续稳定保持淮麦 33 的品种纯度和优良种性,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对淮麦 33 优质强筋类小麦品种提纯保优推广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梳理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采用33%除草通防除马铃薯田间杂草试验结果表明,33%除草通乳油4 500 m l/hm2防效最好,株防效药后30 d达87.8%、药后50 d达95.7%,产量达29 589.75 kg/hm2,较对比药剂48%氟乐灵乳油1 800 m l/hm2处理的增产25.1%,较对照增产83.1%,且对马铃薯出苗、生长发育安全。  相似文献   
8.
白榆D33雄性不育花芽发育的形态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形态的特征及内源激素在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中的调控作用,在花芽发育的不同时期,观察白榆D33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Y3、Y4的花芽形态特征,并利用石蜡切片对其花药的内部形态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花芽发育过程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可育株Y3、Y4相比,不育系白榆D33在花蕾发育期间,花丝不伸长,花药干瘪,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花粉而形成翅果;不育系白榆D33的ZT含量明显高于Y3、Y4,GA3含量动态变化较大,IAA含量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在D33中GA3/IAA和GA3/ZT值动态变化幅度较大。不育系白榆花芽雄蕊发育不正常,花药不能产生花粉进行自花授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不育系白榆花芽的ZT、GA3和IAA含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泡桐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规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利用侧芽进行泡桐人工接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自然状态下1年生泡桐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规律。结果显示:1)在高密度粗放管理条件下,毛白33泡桐分枝习性表现为假二叉分枝,第2年不能接干的占42%,而58%的单株分枝特性表现为合轴分枝与假单轴分枝(近似顶芽接干的主轴分枝或单轴分枝),能够实现自然接干,这3种分枝类型可以统称为假轴分枝;2)第2年接干单株的接干形率均较大,但能不错位通直接干的仅占14%,86%的接干单株的错位状况需要2~3年后才能得到改善;3)在接干单株中,从接干的上侧芽向下数,越向下在干上分布的侧芽萌发成枝的长度、粗度越小,枯死率越高,但与主干上方夹角逐渐变大,第4对侧枝的分枝夹角最大,以下夹角减小,长度、粗度减小趋势变缓,并枯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鉴别I群禽腺病毒(FAVI)灭活苗免疫和野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为FAVI的防控与净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FAVI 33K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筛选和优化间接ELISA的条件,建立FAVI抗体的间接33K-ELISA检测方法,检验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鉴别检测FAVI活病毒感染血清和灭活苗免疫血清各50份。【结果】33K重组抗原最佳包被浓度6.0 μg/mL,包被条件为37℃孵育1 h后4℃过夜,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奶,封闭时间1.0 h;待检血清稀释度1∶100,抗原抗体最佳作用时间1.0 h;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1∶3000,作用时间45 min。优化后的间接33K-ELISA的阴、阳性临界值为0.316。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及鉴别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间接33K-ELIS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且能成功鉴别FAVI感染与灭活疫苗接种。【结论】间接33K-ELISA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于批量检测,可有效鉴别FAVI感染和灭活苗免疫接种,利于挑选出FAVI感染动物,为FAVI的防控与净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