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麦全蚀病又叫立枯病,严重发生时常造成20%~50%的减产,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河北省局部地区有零星发生,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3.
4.
5.
山东省夏玉米全蚀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夏玉米全蚀病是一种土传根病,1990年我们首先在泰安发现。1991年,又对泰安、济南、济宁、菏泽、聊城、德州、东营、惠民、淄博等9地(市)20多个县(市)区的夏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和收获后的根茬进行了多点调查,都发现有程度不同的全蚀病危害,轻病地块  相似文献   
6.
7.
全蚀病是小麦上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根本途径,抗病基因研究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基因TaWIR1b(Accession no.M94959.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扩增‘新农19’的cDNA,获得了完整ORF,编码85个氨基酸残基,比对后发现与TaWIR1b序列同源性达100%。根据获得的TaWIR1b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定量引物,分析TaWIR1b在全蚀菌胁迫条件下不同互作模式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接种全蚀病菌后抗病小麦品种‘新农19’中TaWIR1b基因被诱导表达,接菌后3d达到峰值143.97,感病品种‘新麦19’中峰值出现在接菌后8d,表达量仅为对照的4.22倍,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小麦对全蚀病的抗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全蚀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试管苗菌饼接种法对108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全蚀病鉴定和评价,评价指标以病情指数为主,株高、根干重和茎叶干重为辅.结果表明,供试108个小麦品种(系)中达到中抗水平的只有‘新农19’一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系)的0.9%;感病品种有‘郑麦3596’、‘曌氏2010-06’和‘郑麦9023-9'等82个,占供试品种(系)的75.9%;高感品种有‘豫农211’、‘众麦2号’和‘豫麦49’等25个,占供试品种(系)的23.2%.在3个辅助评价指标中,株高、根干重、茎叶干重都与抗性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其中以茎叶干重为最佳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为正确了解小麦死穗原因,适时采取有效措施,睢县农业技术人员每年深入田间调查小麦死穗原因,总结出了小麦死穗的防治方法。一、小麦纹枯病引起的小麦后期死穗1.田间表现在小麦生长后期,整个田间表现为整株死亡。田间星罗棋布,分布较均匀。如拔起死亡单株,易从基部断开,基部有梭形褐斑。2.纹枯病危害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小麦发芽后若受到病菌浸染,芽鞘变褐,重则腐烂枯死;起身拔节后病株率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睿 《河北农业》2006,(12):20-21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省属于检疫性病害。该病2002年在邢台市南和县首次发生,2004年隆尧、宁晋、清河、邢台县相继发生,发生面积2000亩,2005年迅速扩展为8个县,发生面积扩大到12.5万亩。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给我区的小麦生产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