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伟红  赵建国  刘可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75-15976
[目的]探讨影响细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建立细叶远志愈伤组织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外植体、pH、温度、光照、激素种类及配比对细叶远志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MS上,子叶的诱导率最高,为88%;叶片和茎诱导生成的愈伤组织较少;不同pH对愈伤组织生长质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愈伤组织诱导最适温度为28℃;66%的光照培养诱导率高于33%的光照培养;1.0 mg/L6-BA+0.1 mg/L NAA的激素配比的诱导率最高。[结论]细叶远志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6-BA+0.1 mg/LNAA+30 g/L蔗糖+5 g/L琼脂(pH6.8),培养温度为28℃,66%的光照培养18 h和黑暗培养6 h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源物质对远志根中皂苷含量的影响,为栽培远志药用成分含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田种植的远志,于展叶期分别用萘乙酸(25、50、100 mg/L)、赤霉素(50、150、300 mg/L)、细胞分裂素(100、200、300mg/L)、脱落酸(5、10、15 mg/L)、茉莉酸甲酯(200、300、400μmol/L)和水杨酸(50、100、200 mg/L)进行叶面喷施,比较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和诱导子对远志根中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4种外源激素萘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低、中、高浓度处理后远志根中皂苷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07、3.98、3.91倍,22.33、14.21、13.72倍,7.8、6.2、5.4倍和2.1、2.3、2.6倍;两种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低、中、高浓度处理后远志根中皂苷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6、14.2、7.6倍和1.65、2.95、3.49倍,6种外源物质对皂苷积累的作用效果大小排序为:赤霉素〉茉莉酸甲酯〉细胞分裂素〉萘乙酸〉水杨酸〉脱落酸。【结论】通过叶面喷施外源物质可以显著提高远志根中皂苷含量,其中以50 mg/L赤霉素效果最佳,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生长在施入“感冒灵”颗粒发酵药渣的荆芥中黄酮含量的分析,探讨经过发酵的中药药渣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影响.结果表明:凡施用过“感冒灵”发酵药渣的荆芥植株,其叶中总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施入经30d发酵的药渣荆芥中的黄酮含量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盐胁迫下,氯化钙浸种对荆芥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荆芥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钙(0、2.5、5、10、20、40 mmol·L-1)浸种后,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荆芥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单纯盐胁迫处理相比,氯化钙浸种处理后荆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荆芥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提高;幼苗中丙二醛及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由此表明,氯化钙浸种对NaCl胁迫均具有一定缓解作用,其中20 mmol·L-1氯化钙浸种对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荆芥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缓解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膜系统损伤程度,增强荆芥幼苗的抗盐性,为荆芥在盐渍土地区的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荆芥育苗栽培技术和品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当地荆芥与毫州荆芥进行育种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毫州的荆芥比当地的产量高,收益好.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远志保护地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0年在山西省运城市对远志大拱棚栽培与露地栽培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拱棚远志栽培方式明显延长当年有效生长期,远志鲜根和种子的产量均比露地方式显著增产1~2倍。大拱棚栽培方式是远志增产增收的一项好技术,宜向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蒸馏法(SD)和微波辅助(MAE)提取法提取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穗、茎和叶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分析挥发油中的组分。结果表明,荆芥挥发油中,共检出37种化学成分,采用MAE法提取荆芥中的挥发油比SD法出油率高;同一提取方法中,荆芥不同部位提取的挥发油以穗最高、叶次之、茎最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11种荆芥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我国荆芥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11种荆芥幼苗为材料,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正交试验优化ISSR技术体系影响因素;利用100条ISSR引物进行ISSR扩增,最后计算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最优ISSR-PCR体系,在25 μL体系中,模板DNA 50 ng,引物0.75 μmol·L-1,Taq DNA聚合酶1 U;100条引物中55条引物可扩增出结果,共扩增出458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3条,其中246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53.71%;11个荆芥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在0.208 3~0.709 1;在遗传距离为0.50处,可将供试的11种荆芥材料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0.40处,可将供试的11种荆芥材料分为5大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荆芥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氟啶磺隆防除细叶结缕草草坪杂草的效果、杀草谱、合理使用剂量及其对草坪的安全性,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细叶结缕草草坪上,用100 g/L三氟啶磺隆OD 300~750 ml/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防除杂草研究。[结果]600~750ml/hm2的100 g/L三氟啶磺隆OD能有效防除酢浆草,其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秀百宫WDG;也能够较好地防除单穗水蜈蚣等莎草科杂草,对马唐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防效接近对照药剂25%秀百宫WDG;对两耳草、母草、粗叶耳草等防效相对较差;对成坪的细叶结缕草生长无影响,对草坪安全。[结论]在细叶结缕草草坪上使用600~750ml/hm2的100 g/L三氟啶磺隆OD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药用植物荆芥人工栽培的适宜施肥模式,提高人工栽培荆芥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荆芥的生长、生理、产量和有效成分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试验设置高、中、低量有机肥(腐熟鸡粪)和与有机肥氮磷钾含量相等的高、中、低量化肥及不施肥对照共7个处理。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不同生育时期荆芥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质和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并在收获期测定了不同处理荆芥的干物质产量。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荆芥产量和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有机肥或化肥的3个水平间差异显著,均为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有机肥和化肥两种肥料的同一水平间差异不明显;施用有机肥促进荆芥茎、叶、穗中总黄酮的积累,其含量以低水平>中水平>高水平,施用无机肥降低荆芥茎、叶、穗中的总黄酮含量;有机肥高水平处理整株产量和总黄酮量都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根据研究结果认为,氮磷钾无机肥料可显著提高荆芥的产量,但降低其总黄酮含量和药用品质,而有机肥料(腐熟的鸡粪)可显著提高荆芥产量,且荆芥中总黄酮含量也较高。因此建议在进行河北省荆芥的人工栽培时,重施有机肥料,最佳有机肥(腐熟的鸡粪)的施用量为15 750 kg.h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