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单叶蔓荆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芳  周香珍  曹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38-21640
[目的]调查我国单叶蔓荆的资源状况,为单叶蔓荆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走访调查和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我国单叶蔓荆野生和栽培资源进行调查。[结果]与第3次中药资源普查相比,除江西省单叶蔓荆分布面积增加外(增加15.5%),其余各省分布面积均明显减少。从目前资源拥有量状况来看,单叶蔓荆处于原始状态的为876.33 hm2,占总数的31.3%;处于被轻度采挖的为405.00 hm2,占总数的14.4%;处于被过度采挖的为625.33 hm2,占总数的22.3%;处于残存的为895.64hm2,占总数的32.0%。[结论]我国单叶蔓荆资源正在减少,人们对其资源保护的认识不够,需加强对其资源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
应用cDNA-AFLP技术,以单叶蔓荆为研究对象,对海水胁迫下单叶蔓荆叶片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56对引物组合的筛选,共分离得到45个差异表达的转录衍生片段(TDF),随机选取其中10个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并进行Blast-x分析。Blast-x分析获得5个与已知片段知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主要包括转录因子、与离子转运有关的蛋白、以及胁迫相关蛋白等的编码基因。并构建了单叶蔓荆在海水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谱,从基因组水平上识别了一批受盐胁迫诱导或抑制表达、与耐盐相关的基因,这些新基因可用于耐盐的分子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收期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时期(早、中、晚)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35%、0.41%和0.39%。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采收期蔓荆子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得到19、22和29种成分;虽然仅有5种相同成分:1,8-桉油精(1,8-环氧对薄荷烷)、反-水合桧烯、β-葑基乙醇、β-荜澄茄油烯和τ-萘醇等(在早、中、晚期样中这5种成分总质量分数分别为13.778%、12.871%和15.097%),但主体成分均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3个时期样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9.6%、90.2%和94.1%)。不同采收期的蔓荆子挥发油主要成分各有特征:早期呈高蒎烷型,中期呈高乙酰氧基-对-薄荷烷型,晚期呈高对-薄荷烷(二烯)型;具代表性的首要成分分别为α-蒎烯(34.994%)、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63.943%)和dl-柠檬烯(4-薄荷烷-1,8-二烯,31.819%)。早期挥发油中质量分数较高的还有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22.972%)、β-水芹烯(10.753%)、1,8-桉油精(8.151%)和桧烯(7.842%)等,而晚期有β-蒎烯(15.798%)、β-石竹烯(10.043%)和1,8-桉油精(5.927%)。此外,中期出现4种脂肪族化合物(占总质量的6.08%);晚期不含有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而出现一些沸点较高的三环倍半萜类如δ-古芸烯(3.584%)、β-荜澄茄油烯(6.774%)。  相似文献   
4.
单叶蔓荆改善滨海沙地微环境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调查、分析了蔓荆地、非蔓荆地土壤养分、木麻黄生长量及蔓荆植被林微气候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叶蔓荆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木麻黄生长的作用,可作为海滨沙地、风口地段固沙造林的先锋植被.  相似文献   
5.
单叶蔓荆为我国常用中药蔓荆子的来源之一,不仅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能很好地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预测气候变化对该物种分布范围的影响可以为单叶蔓荆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获得的单叶蔓荆126个地理分布记录和22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分析了单叶蔓荆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基于该模型预测了4种气候情景下21世纪50和70年代单叶蔓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预测单叶蔓荆潜在生境分布的精度较高(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方的平均面积为0.988),海拔、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冷季度降水量和最干月份降水量是影响单叶蔓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由模型预测可知,在4种气候情景下,单叶蔓荆在全国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的数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适宜生境增加较快,低适宜生境增加缓慢;到2050s阶段,适宜生境比例由当前的5.03%分别上升到15.88%、17.00%、17.59%和23.11%;低适宜生境比例由当前的8.86%分别上升到11.09%、10.31%、11.53%和12.96%;到2070s阶段,适宜生境比例分别上升到21.22%、22.21%、24.57%和30.66%;低适宜生境比例分别上升到11.85%、12.07%、13.99%和14.66%。空间分布上,单叶蔓荆的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的范围及几何中心都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扩散;湖南和江西两省的适宜生境比例增长较快,尤其在四川境内,当前只有很小比例的低适宜生境,随着气候的变化,低适宜生境面积有所上升,并且适宜生境开始出现且增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6.
单叶蔓荆是良好的固沙植物,在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开展扦插育苗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截取长度15~20 cm,粗度≥1.0 cm,匍匐茎部位木质化的插穗可获得良好的试验效果,但理论分析的最佳水平组合并未出现在试验组合中,因此应将理论组合与试验组合中最好组合再次做对比试验,确定最佳繁殖技术,以便达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相似文献   
7.
沿海沙质海岸单叶蔓荆群落特点及土壤改良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单叶蔓荆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方面对单叶蔓荆群落类型与沙质海岸的其它主要类型进行了比较 ,从理论上科学地说明了单叶蔓荆在耐干旱瘠薄 ,抗海风海雾 ,以及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为海防林灌草带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单叶蔓荆种子形态特征鉴别、种子萌发和繁殖方式、单叶蔓荆沙埋生理生化特征、盐分胁迫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单叶蔓荆的建群效应等几个方面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扩大利用该树种。  相似文献   
9.
单叶蔓荆植物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物制片与显微技术,对单叶蔓荆营养器官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及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从植物形态学角度看,单叶蔓荆具有盐生植物的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不同因素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进行生长影响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繁殖方式、育苗时间、材料规格对苗木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影响。扦插苗的苗高、地径最大,根数最多;春季育苗的苗高、地径、根数最大;材料规格≥5.0 mm(<8.0 mm)时,苗高、地径、分枝数、根数皆最大;选用≥5.0 mm(<8.0 mm)规格材料,在春季进行扦插繁殖,苗木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