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anodomolybdate and molybdenum blue methods for the routine determination of phosphate in plant sap were compared in order to assess their suitability for the detection of P deficiency at an early stage of plant growth. The molybdenum blue method was ca 10 times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vanadomolybdate one and required less sap to give a successful test. Recoveries of phosphate added to both sap and solution samples were close to 100% with both methods. The method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over a wide range of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using sap samples from all leaves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P deficiency, but increases in sap background colour caused the vanadomolybdate method to overestimate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as the deficiency became more acute. Measurements on solutions of similar absorbance showed that the vanadomolybdate method was not significantly more variable than the molybdenum blue method but tended to overestimate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when very small volumes of sap were available.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molybdenum blue method was the most reliable for routine measurements of phosphate in plant sap.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A potassium specific‐ion electrode equiped with a “sensing module” was compared with atomic absorption for potassium determination in plant tissue. The potentiometric readings were stable and reproducible, and were of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s those obta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The correletion coefficient obtained between the two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but it was higher for corn leaves, sugarbeet leaf‐blades and petiol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3.
以‘福山包头’大白菜为试材,利用田间调查、显微观察和叶片离体培养的方法,对‘福山包头’系列大白菜叶柄黑点病的发生特点及抗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改善‘福山包头’大白菜抗病性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大白菜叶柄黑点病主要发生于叶柄表皮细胞且起始于细胞周质或细胞壁,该病可发生于大白菜的整个生育期,且进入包心期后发展较快;(2)氮素能诱导叶柄黑点病的发生,且铵态氮较硝态氮诱导效果更明显;(3)氮素浓度与叶柄黑点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但氮素并不是影响叶柄黑点病发生的唯一因素;(4)‘福山包头’系列大白菜种质资源中,‘福东2号’‘福山82’对叶柄黑点病的抗性较强,‘福小87-13-13’‘皱福’的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离体培养条件下半夏叶柄形成珠芽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半夏试管珠芽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半夏无菌叶柄为材料,倒置在MS基本培养基上,对半夏珠芽形成过程中5种内源激素(IAA、GA3、ABA、ZR、JA)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倒置半夏叶柄的珠芽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叶柄形态学上端;ELISA方法测定显示,半夏叶柄形成珠芽的过程中叶柄上端IAA、ABA、ZR和J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GA3在的珠芽形成初期急剧下降。随着珠芽的形成,GA3与其它各激素的平衡关系发生变化,IAA/GA3、ABA/GA3、ZR/GA3和JA/GA3的比值先呈下降趋势,15 d后开始上升;在珠芽快速形成期(10~20 d)IAA/GA3、ABA/GA3和JA/GA3维持在高的水平,其中JA/GA3的比值20 d后又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以两个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的菠菜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不同生长时期,测定了叶柄、叶片干重、水分含量、硝态氮含量及叶片内源和外源硝酸还原酶活性,研究菠菜硝态氮累积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植株生长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生长期后移,叶柄、叶片及地上部干重和水分含量先增加而后降低,硝态氮含量则持续降低,低硝态氮累积品种S9的下降更为明显,出苗后52d和62d地上部分别降低了100%和89.7%;叶片内源和外源酶活性则随植株生长量增加而增加,高硝态氮累积品种S4增加(379%和199%)更明显,之后该品种酶活性随植株生长量降低而显著下降,品种S9却显著增加,分别为121%和288%。生长前期,品种S4硝态氮含量、干重增长速率及内源、外源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品种S9,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却明显低于后者;生长后期,除外源酶活性和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外,品种间差异均不明显。因此,生长前期高累积品种硝态氮含量降低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其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70.7%)较低,生长后期该品种的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98.2%)显著增加后,硝态氮含量迅速下降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推测。综合上述结果可知,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更能揭示植株生长变化引起的品种间硝态氮含量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脐橙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矿质营养元素在脐橙叶中分区分布特征,以枳砧和枳橙砧纽荷尔脐橙为对象,测定新叶和老叶的叶尖、叶缘、中部、叶基和翼叶等5个分区中10种元素(N、P、K、Ca、Mg、Fe、Mn、Cu、Zn和B)的含量,并分析各分区离子组成的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解释了总变量的43.4%和21.1%,明确区分了新叶和老叶,大致区分了叶不同分区,发现新叶翼叶与其他分区具有明显差异,而老叶本叶各分区的离散程度明显大于新叶本叶各分区。两种砧木脐橙新叶中钾含量分布表现为翼叶叶基中部叶缘≈叶尖,镁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两种砧木脐橙老叶中锰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硼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N、P、B在新叶本叶各分区以及P、Ca在老叶本叶各分区间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枳砧脐橙新叶翼叶Mn、Cu和Zn的含量与叶片其他分区没有显著差异,而枳橙砧脐橙新叶翼叶Mn、Cu和Zn的含量都分别显著低于叶片其他分区。结果表明,不同元素叶片分区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翼叶的元素含量和离子组成与叶片其他分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膜下滴灌条件下海岛棉多水平氮肥试验,分析了海岛棉倒四叶叶柄硝酸盐浓度、生物量、植株全氮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岛棉倒四叶叶柄硝酸盐浓度能够快速、灵敏地反映作物的氮营养状况,可用作海岛棉的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肥需要量的测算指标.用一元二次模型模拟氮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经济氮量为206 kg/hm2,相应产量为1 182 kg/hm2,棉株花期叶柄硝酸盐浓度与施氮量和产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以此为依据建立海岛棉植株硝酸盐诊断的氮肥推荐模型,并计算出花期时不同硝酸盐测试值所对应的氮肥追肥用量.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带柄子叶离体不定芽再生过程中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普通大白菜品种秋早55和彩色大白菜材料06J28的带柄子叶为试验材料,对离体带柄子叶不定芽再生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带柄子叶离体培养过程中,培养2~3 d,子叶柄切口端皮层及维管束薄壁细胞开始启动,细胞迅速分裂形成分生细胞团,秋早55和06J28分别在培养5 d、6 d时出现明显芽原基,不定芽的产生方式为直接出芽,在秋早55中还观察到有个别芽再生发生于愈伤组织内部,为内起源。  相似文献   
9.
以‘抗疫白’(Kennebec)为供试材料,设计6个氮肥梯度,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的影响,并测定植株叶柄的硝态氮含量,建立叶柄硝态氮含量与炸条型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函数模型。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单峰曲线变化。对施氮量和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进行拟合二次函数方程,预测出‘抗疫白’在施氮量为122 kg/hm2时干物质含量达到了最大值20.6%。不同时期的叶柄硝态氮含量与块茎干物质含量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并获得相对应的函数方程,计算得出获得最佳的干物质含量出苗第10,20,30,40,50,60,70,80和90 d叶柄硝态氮含量理论最佳值依次为2.45%,2.20%,2.06%,1.74%,1.51%,1.34%,1.08%,0.87%和0.66%,及叶柄硝态氮含量的最佳值与出苗后天数的拟合方程y=-0.02 x+2.3123,R2=0.9949。可以利用该拟合方程,指导田间氮肥施用,达到控制块茎干物质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我国北方不同菠菜品种叶柄和叶片的硝态氮含量及其与植株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30个菠菜品种地上部分的生长量和硝态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叶柄和叶片在反映品种间生长量和硝态氮含量变异方面的作用并不相同。叶片占植株地上部鲜重的比例高于叶柄,品种间叶片生长量的差异亦大于叶柄,叶片与植株生长量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但与生长量的情况不同,叶柄的硝态氮含量、累积总量均显著高于叶片,是菠菜累积硝态氮的主要器官。叶柄硝态氮含量的品种间差异远大于叶片,与植株地上部硝态氮含量的正相关性更为显著。菠菜不同品种之间,叶柄硝态氮含量与地上部鲜重、干重及水分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叶片硝态氮含量与植株生物量及其各组分之间却无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