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油茶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不同蔗糖质量浓度、培养基类型、琼脂用量、取材时期、是否光照培养及培养基是否添加活性炭等不同的培养条件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来筛选较为适宜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初期所采样品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盛花末期所采样品的诱导率;以MS琼脂固化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30~40g·L~(-1)为最佳的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配方;在黑暗条件下培养可以提高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2.
油茶籽饼多酚的乙醇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油茶籽饼多酚的乙醇提取优化工艺,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相结合,充分挖掘正交试验数据信息,通过仿真模拟和优化,获得油茶籽饼多酚的乙醇较优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60%,提取时间为3.5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15。  相似文献   
3.
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的凝聚法生产茶油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及条件如下5%阿拉伯胶和5%明胶与一定量油茶籽油在60℃下乳化1min,在pH4.4下凝聚0.5h,10℃下固化1h,经离心和真空干燥即可.该法制备的微胶囊,有较高的含油率和包埋率.其粒径与凝聚时的搅拌速度密切相关,但其水溶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湖南油茶林不同经营措施对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省桃源县理公镇泥头山60年生油茶林内,按不同经营措施,采用三阶抽样法,测定标准株的枝、干、叶、果的鲜重,并进行回归计算,研究在不同经营措施油茶林中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长关系及垂直结构,结果为“三保”地油茶林果实生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湖南油茶产量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湖南省油茶产区,用二阶抽样抽取样地80块,实测单株4360株。筛选出冠幅、年龄为产量的最相关因子,并据此编制了油茶林产量表。  相似文献   
6.
阐述广东油茶林资源、油茶基地建设、油茶种苗选育及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油茶幼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江西宜春油茶幼林土壤进行了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宜春油茶幼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N、P、Ca,盆栽不施N、P、Ca作物分别减产63.97%、61.32%和19.08%。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林科院油茶苗圃中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南荣油茶C.nanyongensis、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apa.和宛田红花油茶C.polyodonta共5个油茶物种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普通油茶发病最为严重,病株率为100%,根结指数为53.8,通过鉴定,该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南荣油茶和陆川油茶的发病情况较轻,病株率分别为23%和18%,根结指数分别为7.4和5.0;宛田红花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的病株率分别为4%和2%,根结指数分别为0.8和0.4,发病最轻。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自行提取的16个湖南油茶籽样品、湖南本地的20家油茶籽油生产企业生产的油茶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测定,并对不同比例的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和油茶籽油组成的二元体系的样品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通过分析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建立了应用气相色谱法快速、精准地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含量的油茶籽油掺假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究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营养品质的影响,了解油酚类物质在加工工艺中的变化规律,该文从油茶籽油加工企业的生产线中取样,对压榨毛油和浸出毛油精炼工艺以及压榨毛油适度精炼工艺等不同工艺中油茶籽油中总酚、多酚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系数和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压榨毛油精炼工艺包括水洗、脱色、脱臭、冬化;浸出毛油精炼工艺包括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压榨毛油适度精炼工艺包括脱胶、碱炼、水洗、冬化等工艺步骤。结果显示:压榨油茶籽毛油中总酚平均质量分数为103.06μg/g,显著高于浸出油茶籽油48.52μg/g(P0.05);油茶籽毛油经过精炼工艺后总酚和总酚的抗氧化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三种精炼工艺后油茶籽油中总酚分别下降了88.9%,86.7%和63.81%,总酚的抗氧化活性分别下降了88.3%,93.51%和83.25%。适度精炼相比普通精炼对于保留油茶籽油中的多酚有明显优势,前者精炼后油茶籽油中总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系数分别为37.82μg/g和9.33%,后者仅为11.41μg/g和4.7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现,浸出油茶籽毛油精炼后仅含有少量肉桂酸,压榨毛油传统精炼后压榨油茶籽油中测到苯甲酸、芦丁和肉桂酸等3种多酚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7、1.58和0.22μg/g,压榨毛油适度精炼后的油茶籽油中测到了单宁酸、绿原酸、表儿茶素等9种多酚,其中单宁酸和绿原酸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4.57和3.26μg/g;适度精炼后油茶籽油氧化诱导时间从初始的8.56 h增加到11.66 h,增加了26.63%;压榨毛油传统精炼后油茶籽油氧化诱导时间从8.14 h增加到10.42 h,增加了21.83%。研究结果表明,压榨毛油适度精炼相比传统精炼工艺对于保留油茶籽油中多酚等成分有明显优势,所生产的茶油具有更强的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油茶籽油中营养成分的保留提供了途径,为油茶籽油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