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
应用CPV林间进行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CPV与1/100000的20%氰戊菊酯乳油复配能显著提高CPV的林间杀虫效果。林间以CPV2.4×106~1.5×105多角体/ml与1/100000的20%氰戊菊酯乳油复配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为宜,13天幼虫死亡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省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森林害虫,大发生年份马尾松受害面积达20万公顷,经济损失约2000万元。综合治理主要开展了松毛虫发生类型的划分,并根据发生类型分类施策;采取封山护林、营造混交林,禁止强度打枝等营林技术措施;加强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预防为主,防治虫源基地等治理措施,使综防区内95%以上的松林达到有虫不成灾,综合治理的直接经济效益达4119.5万元。  相似文献   
3.
赤松毛虫是我国针叶林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由于化学防治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近年来人工和生物防治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总结赤松毛虫习性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常用的人工和生物防治措施,以期为赤松毛虫的有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类型区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分析了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发生类型区(丘陵区、山区和越冬代、第三代)马尾松毛虫的试验情况,发现利用赤眼蜂对丘陵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进行规模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山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对第三代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可寄生多种农林害虫的卵,是最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之一。为评估其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卵的寄生潜能和效果,本文首先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对不同密度灰茶尺蠖卵的功能反应以及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继而测定了松毛虫赤眼蜂在室内网笼和田间条件下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模型,瞬时攻击率为1.3179,寄生1粒灰茶尺蠖卵所需的时间为0.0352 h,寄生上限为28.43粒/雌。松毛虫赤眼蜂在寄生灰茶尺蠖卵的过程中存在着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即其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率随赤眼蜂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赤眼蜂的发现域相应减小。在室内网笼中,松毛虫赤眼蜂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率为25.94%;在茶园中,松毛虫赤眼蜂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率为37.00%。综上,松毛虫赤眼蜂对灰茶尺蠖卵具有较好的寄生潜能,这一结果为田间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灰茶尺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油松毛虫蛹种群密度简易估计方法的研究,证明Gerrard&Chiang(1970)模型、Nachman(1984)模型以及Kuno&Sugino(1958)模型是等同的,是同一模型的3种不同表现形式。修正后的Nachman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并通过模型参数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使另外两个模型也同时得到了修正。文中还提出一个更简捷、实用的确定理论抽样数的公式。此外,研究结果还证明,Sylvester&Cox(1961)模型及其抽样数公式都是不合用的。  相似文献   
7.
为减轻朝阳地区油松毛虫大面积发生及实现发生后的有效控制,对当地油松毛虫发生发展规律、高效能预报及防治方法进行探讨。概述朝阳地区油松毛虫发生危害情况,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详细观察朝阳地区油松毛虫生活史,总结出适合当地油松毛虫的预测预报技术与防治方法,以期为朝阳地区油松毛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红脂大小蠹是目前危害油松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介绍了该虫对通辽市南部山区油松 林的危害现状,并分析了其对森林潜在的危险性,提出了防控红脂大小蠹扩散、蔓延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封山林分针叶在生理特性上对赤松毛虫抗虫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从油松生理持性方面研究了封山育林对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的抗虫效应。以封山区针叶与未封山区针叶在室内、林内的对比养虫试验结果表明,封山区针叶饲养的幼虫在体重、化蛹率、蛹重及雌蛹怀卵量等方面均明显低于未封山区。这说明封山区针叶能有效地抑制松毛虫的存活、生长和繁殖。两类针叶的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封山区针叶的排脂量、粗脂肪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因而不利于幼虫消化吸收。幼虫取食封山区针叶后,其虫粪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对松毛虫黑卵蜂的产卵行为及寄主选择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黑卵蜂产卵过程分为3个阶段9个步骤;当其在马尾松毛虫卵上寄生时,与寄主卵卵块和卵粒的大小及颜色无关。将马尾松毛虫卵与人工卵放在一起时,黑卵蜂只选择松毛虫卵。但在人工卵上涂上马尼松毛虫体表鳞片时,可引诱黑卵蜂在其上完成整个产卵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