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4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5篇
  37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害,科学合理选用防治正安县地区水稻菌性条斑病的杀菌剂,本研究以当地主要栽培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测定了60%唑醚·代森联、6%春雷霉素、20%吡唑醚菌酯、40%稻瘟灵对水稻菌性条斑病防治效果及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防治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间存在差异性显著(p<0.05),20%吡唑醚菌酯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情指数最低和防治效果最优;较喷施清水对照处理相比,60%唑醚·代森联、6%春雷霉素、20%吡唑醚菌酯和40%稻瘟灵施用时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幅分别为10.29%、13.48%、15.17%、12.92%和15.15%、16.77%、18.92%、17.31%;20%吡唑醚菌酯施用时的水稻穗粒数和产量最高,分别为61.76穗/粒和627.75kg/亩。本研究可为遵义市正安县地区水稻生产中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和水杨酸甲酯在植物抗虫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MeSA)的生物合成途径、激活植物防御基因的表达而产生抗虫毒素或酶类、诱导植物释放互利素引诱天敌的研究进展,展望了SA和MeSA在虫害治理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茉莉酸甲酯调控防御酶活性诱导猕猴桃果实抗采后软腐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魁’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调控防御酶活性抗猕猴桃采后软腐病的效应。测定了MeJA对猕猴桃软腐病病斑直径、软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抑菌作用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01~10 mmol/L浓度范围内,MeJA对猕猴桃软腐病菌B.dothidea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MeJA对猕猴桃果实最佳诱导浓度和熏蒸时间分别为0.1 mmol/L和24 h,其诱导效果分别为26.01%和26.85%;猕猴桃果实经0.1 mmol/L MeJA熏蒸处理24 h后,SOD、POD、CAT、APX和PPO活性提高,其中SOD和POD活性分别较对照增加33.85%和61.61%,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果暗示MeJA诱导猕猴桃果实抗采后软腐病可能与其提高防御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Resistance to plant disease is often specific and metabolites and recep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specificity may have specific structures. However, simple, structurally-unrelated compounds induce systemic resistance in unrelated plants to diverse pathogens including fungi, bacteria and viruses. Both resistance and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ISR)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apid accumulation of the same structurally unrelated putative defense compounds that have diverse function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cultivar (race)-specific resistance is initiated by the specific interaction of a pathogen product (or pathogen induced product) and a plant receptor. However, restricted infection by pathogens can result in ISR and many different compounds can cause ISR. It is thus evident that there are both 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routes to the master switch for ISR and there may be more than one master switch. Ar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free radicals regulating the master switch(es) via both routes? It is also evident there are many switches, other than the master switch. Add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resistance and ISR are the observations that different compounds and pathways may mediate different biochemical resistances. Activation of one of the pathways may antagonize or enhance the activation or effectiveness of another. The review will address these complexities and questions and propose directions of research which require high priority. Factors which encourage and suppress the application of ISR in agriculture will also b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5.
转hrf1基因水稻对稻曲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注射接种法测定9个转hrf1基因水稻品系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表明B12-2m、B12、HTRP2和NJH12转基因系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提高,其中NJH12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最突出。在江苏南京和安徽潜山两地的田间测定结果显示NJH12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明显,与对照相比防效提高65%以上。用RT-PCR测定抗病转基因系中防卫基因的表达,在抗病转基因系中,Ospr1a、Ospr1b和PAL等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转hrf1基因水稻可能通过诱导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提高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是引起新生和断奶仔猪腹泻(post-weaning diarrhea, PWD)的最重要的病原之一。ETEC进入肠道后与肠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既是该细菌致病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宿主免疫反应的基础。本研究旨在分析ETEC感染猪肠上皮细胞后IL-17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同时探索细胞因子在抵抗ETEC感染中的免疫防御机制。本研究采用猪肠上皮细胞系IPEC-J2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标准株(C83901)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RT-PCR、ELISA、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的方法分析了IL-17细胞因子及肠黏膜免疫防御相关基因在感染前后的变化。同时,进一步研究了IPEC-J2细胞中相关IL-17细胞因子刺激对肠黏膜防御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除IL-17D未检测到外,C83901能促进所有IL-17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尤其能显著上调IL-17A、IL-17C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ETEC感染或者体外添加IL-17A/IL-17C有利于IPEC-J2细胞中黏蛋白(mucin-2)、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claudin-2)及防御素pBD-2的表达。结果提示,ETEC感染后,肠上皮细胞通过调节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以抵抗该细菌的入侵。  相似文献   
7.
孙守江  马馼  祁娟  师尚礼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22,30(10):2549-2557
为探讨老芒麦种子响应自然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和细胞染色体端粒酶活性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Qingmu No.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常温贮藏1,2,4,5和6年后,老芒麦种子活力、生理生化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活力指数均逐渐降低,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含量和浸出液电导率明显上升;贮藏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缓慢降低,贮藏2年以后,上述指标活性急剧下降,从而加快了老芒麦种子的老化进程。老芒麦种子在自然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造成活性氧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膜通透性增加,继而影响了种子的萌芽以及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他感作用及其林学意义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介绍他感作用研究历史、概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认为苗圃育苗失败、边行优势、小老树、散生树种、林网胁地、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双低等常见林学问题,都是他感作用的结果,或其重要因素之一。结合相关论述,提供铅笔柏受群众杨他感抑制的一则实例,提出挥发性他感物质改变茎尖向性生长可能是一种他感作用形式,以及植物吐水作为他感物质释放的可能途径。从植物次生代谢和进化角度进一步阐释他感作用,结合植物生物学特点,分析认为他感作用是植物的攻击性防御手段,其效能强度依次为抑制竞争者种子萌发、根尖生长、茎尖生长、侧芽萌发、全株生长和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9.
曹亦芹  程碧真  李州 《草地学报》2023,31(1):140-147
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Haif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0.8 mmol·L-1胺鲜酯(DA-6)浸种处理对白三叶种子在盐胁迫条件下萌发的影响,并对DA-6诱导的耐盐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为白三叶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DA-6浸种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茎长和鲜干重(P<0.05)。盐胁迫显著诱导了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降低了细胞渗透势(P<0.05)。此外,盐胁迫导致了萌发种子中活性氧(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DA-6浸种前处理显著提高了胁迫下抗氧化酶(SOD、POD和APX)的活性,增幅分别为33.0%、31.9%和49.1%,这有效地缓解了由盐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有利于幼苗稳定细胞膜(P<0.05)。本研究表明DA-6浸种处理通过增强抗氧化防御并降低细胞氧化伤害,从而提高盐胁迫下白三叶种子的萌发特性和胁迫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以柑橘褐斑病高抗品种Lw8,中抗品种L2,高感品种Lw14为实验材料,通过孢子喷雾法使柑橘褐斑病菌感染柑橘叶片,研究接菌0d、1d、2d、3d、6d、8d、10d时,柑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T)酶和β-1,3葡聚糖酶(GLU)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前,两个抗病品种Lw8、L2中的POD、SOD、PAL、PPO 、GLU、CHT活性显著高于高感品种Lw14,CAT活性则与高感品种Lw14相近;接种后,3个不同抗性品种中SOD、POD、CAT、PAL、PPO 、GLU、CHT 7种防御酶活性较对照明显提高,但不同品种增加幅度不一致,除CAT外,其余6种防御酶活性均表现为抗病品种Lw8、L2增幅显著高于高感品种Lw14,且两个抗病品种一般在接菌3d内6种防御酶活性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而高感品种Lw14防御酶(除CAT外)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两个抗病品种滞后。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褐斑病菌后7种防御酶的活性动态变化与柑橘品种抗病性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