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5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5篇
  48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良豆科牧草--东方山羊豆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开发新豆科牧草资源不仅是改善饲草料品质,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力的基础,还可为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提供草本植物物种。东方山羊豆是自1980年后,在前苏联、北欧等国家得到重视的一种新兴豆科牧草,它具有产量高,植株蛋白质含量高,生态适应性强,草地持续稳定性好的特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该草种的产量及饲用价值评定,回顾了影响山羊豆草地建植和生长的因素,提出了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展东方山羊豆研究和利用推广的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东方蝾螈在人工养殖效果评估方面 ,在确定屠宰或捕捞的大小与时间的适宜度方面 ,在生理、病理分析时 ,在治疗时间和用药量等诸方面 ,都达到取材时期的合理性问题 ,测定了东方蝾螈的身型指数 ,并初步建立了回归方程Y =- 2 5 0 +0 .6 2X1 ,并对相关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Theileria orientalis (also known historically as T. sergenti and T. buffeli) is responsible for benign or non-transforming theileriosis, and exerts its major effect through erythrocyte destruction. The life cycle of T. orientalis is essentially similar to that of other Theileria species, except that the schizonts do not induce transformation and fatal lymphoproliferation. The pathogenesis of anaemia as a result of infection is not clearly established and may be multifaceted. Clinical signs of weakness, reluctance to walk and abortion are early but non-specific indications of disease, particularly if accompanied by a history of cattle being moved. Physical examination may reveal pallor (pale eyes, vaginal mucosa), pyrexia, and elevated heart and respiratory rates. T. orientalis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arasite of cattle in New Zealand, Australia and Japan, especially where naïve animals are introduced into an endemic area or in animals under stress. Increased awareness of the risks posed by the parasite is required to enable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be implemented to minimise its impact.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并描述发生在湖南慈利的一种为害茶树根茎部的茶树害虫,以期明确其种名并为生产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及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物种鉴定,进一步对其生物学进行记录和描述.[结果]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该虫被鉴定为东方行军蚁(Dorylus orientalis westwood,1835).该虫蛀...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亲虾的能量代谢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周洪琪 《水产学报》1990,14(2):114-119
本试验测定了中国对虾亲虾在禁食和静息状态下的耗氧率、二氧化碳排出率和氨氮排泄率,研究了它们的呼吸商、氧氮比、能源的化学本质及其消耗量之比。结果表明,体重为85.1±14.8克的亲虾,在水温19~22℃时的耗氧率为0.25±0.08毫克/克·小时,二氧化碳排出率为0.28±0.09毫克/克·小时,氨氮排泄率为8.86±3.53微克/克·小时;亲虾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混台物为能源,其中以蛋白质为主,脂肪次之,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最少;亲虾的耗氧率(Y)与体重(W)呈负相关,Y=1.89W~(-1.3),而与性腺发育的影响则相反,性腺发育好的亲虾代谢率高,性腺发育差的亲虾代谢率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病原菌(鳗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1987年7~10月福建省平谭县对虾养殖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流行病。病虾活动力减弱,食欲下降,个体消瘦,头胸甲心区附近呈白色或浅桔红色,血淋巴液稀薄、混浊、不能凝固。因病虾步足、游泳肢及尾扇呈鲜红色,被称为“红腿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从五只垂死病虾的心脏血淋巴液中分离到细菌作纯焙养,经肌肉注射和浸泡的人工感染方法,得到了与虾池中患病虾相同的症状。菌原菌是革兰氏阴性短杆鼠。以极生单鞭毛运动。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能还原硝酸盐成亚硝酸盐。精氨酸脱羧;鸟氨酸、赖氨酸不脱羧。V.P.阳性.在42℃中不能生长。不能在无盐和含有8%NaCl 的胨水中生长,但在含有3%和6%NaCl的胨水中生长良好。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经鉴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Bergman)。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光照梯度55.44%自然全光照(Natural sonlight,NS)、21.12%NS、3.47%NS 和0.86%NS的人工遮荫条件下,研究了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种子萌发的特点.结果表明:4个光照梯度处理的侧柏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为68.9%、82.2%、44.4%和42.2%;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种子萌发进程减慢;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在21.12%NS处理最大,分别为1.89和770.8.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南麓5个林龄侧柏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太行山南麓地区20,30,40,50,60年生侧柏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呈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冬季,脲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呈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两种土壤酶活性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从表层0-10 cm至深层30-40 cm酶活性下降幅度均超过46%。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均与土壤含水率、D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是二者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不完全一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蔗糖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含水率和砂粒体积分数,二者能解释71.2%的变化;脲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DON、土壤含水率、硝态氮含量和土壤容重,四者能解释71.5%的变化,暗示温度和水分可能是该区人工林土壤生物活性的主要控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华北土石山区不同林分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及其混交林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水源涵养能力、病虫害的基础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另外,混交林还能够提高林分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采用混交的方式为:1行刺槐3行侧柏循环混交,刺槐株数不超过1/4.本项研究以期对北京市森林健康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光辐射强度对侧柏和油松苗木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可为林木栽培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黄土半干旱区,采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利用模拟光源研究了侧柏和油松苗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间CO2浓度随模拟光辐射增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模拟光辐射为0~2200μmol/(m2.s)的范围内,侧柏和油松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光辐射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但光辐射强度进一步增强,侧柏和油松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在同样土壤水分条件下,侧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油松,侧柏光饱和点高于油松,而侧柏光补偿点低于油松,侧柏光能利用率高于油松;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侧柏与油松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升高,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在土壤含水量为7.90%、13.00%和19.99%条件下,侧柏光饱和点分别为1275、1 450和1 675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4225和13μmol/(m2.s),由光饱和点对应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04、4.06和5.53μmol/(m2.s);在土壤含水量为7.83%1、3.04%与20.15%条件下,油松光饱和点分别为11001、325和1500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60.30和23μmol/(m2.s),由光饱和点对应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08、3.35和4.36μmol/(m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