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Both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a portion of of 28S rDNA sequences were used to identifying Tomicus species.The specimens were classed into groups with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 1) granules or punctures on interstria 2 on the declivity of the elytra;2) length of the elytral interstrial hairs and hairs arising from punctures;3) arrangement of pronotal punctures and hairs.These characters could be clearly examined under a binocular microscope at 30×magnification and they were applicable and valuable for the forest entomologists to identify Tomicus species.The phylogenetic tree established with difference in 28S rDNA sequence of D2 region revealed that the specimens of each group identified b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ere also grouped together.The genetic distances of intra-species, inter-species and inter-genus were not overlapped. Genetic divergence of 28S rDNA was also useful for identifying Tomicus species.  相似文献   
2.
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治理,关键是在2~3月清除被害林分中的蠹害3级木和成虫转干、梢期间的农药挑治。经过连续5年的治理,受害株率由97%下降到5%,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纵坑切梢小蠹对加勒比松的为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纵坑切梢小蠹在白云山不同变种加勒比松的为害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掌握了该虫为害松树的特征如:侵入孔部位、侵入孔直径、侵入孔道长度、为害梢直径、为害梢长度等,发现纵坑切梢小蠹对疏叶型本种加勒比松的春梢为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利用6种鞘翅目昆虫引诱剂,分别在陕西秦岭火地塘林区、旬邑县马栏林区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6种引诱剂中,4#、3#引诱剂对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和松幽天牛(Asemum amurense)等针叶林木蛀干害虫有较好的诱捕效果。4#引诱剂平均日诱集鞘翅目昆虫30.5头/器,日诱集横坑切梢小蠹为28.8头。4#引诱剂可用于华山松大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和松幽天牛等蛀干害虫的监测与诱杀。  相似文献   
5.
将2种非寄主(藏柏、滇青冈)挥发性成分按块状、带状、行间、株间4种方式喷施于云南松枝梢上,10、40 min后分别对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的云南松梢的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株同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的云南松梢着虫数最少,平均每梢着虫数最低;其次分别为行间喷施、带状喷施、块状喷施;对照中云南松梢的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最多.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的云南松梢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40 min时的数量均多于10 min时的数量.说明按不同方式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于云南松梢上,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均有影响;以株间喷施非寄主挥发性成分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最大,行间喷施次之,带状喷施、块状喷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1992~1995年在云南省玉溪市北城镇刺桐关办事处石狗头村,对遭受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334hm2云南松林,进行了营林防治技术、害虫种群防治技术等综合治理措施示范和研究。通过4年的综合治理,示范林被害株率由防治前的62.67%下降到3.72%,下降率94.06%;蠹害指数由33.30下降到1.29,下降率为96.1%;对照林地34hm2的被害株率由39.03%,上升到90.47%,上升56.85%;蠹害指数由20.10上升到47.22,上升率为57.43%。挽回经济损失30.79万元,提高了云南松林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防治措施,对以后防治松纵切梢小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聚集化合物对松小蠹的林间引诱活性,探讨用聚集信息素进行林间诱集和种群监测的方法,在陆良县云南松纯林中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表明,除(-)APX*外,几种供试化合物对松小蠹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APX加MBXT、(-)APX加MBXS复配方化合物的引诱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化合物,漏斗状诱捕器诱虫量明显高于IMP诱捕器.对试验林分松小蠹种群动态的监测实践表明,用聚集化合物诱集成虫测报松小蠹成虫扬飞期,确定清理及防治的最佳时期,提高了清理、防治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1992~1994年在玉溪市刺桐关林区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据系统观测,成虫梢转干历期约143天;干转梢历期约为129天;梢转干的高峰期为每年的1月24日~2月10日,计18天,期间累计成虫数占总虫数的66.65%;干转梢高峰为每年的5月5~25日,计21天,期间累计成虫数占总虫数的64.56%。为便于监测测报,对成虫梢转干、干转梢过程中当地林木相应的物候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在云南分布很广,80年代以来,在昆明、红河、楚雄3地、州30个县的云南松人工林内猖獗危害,直接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该虫在云南1a一代,全年危害,无明显的越冬现象。每年5~11月蛀梢,11~翌年5月蛀干,树皮下各虫态种群高峰期出现在2~5月,此时是清理蠹害木的最佳时期。成虫干转梢及由梢转干在林间扬飞期1~14d,集中扬飞3~4d,扬飞期对防治成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