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78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2篇
  22篇
综合类   146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桉人工种子制备过程中微芽繁殖体转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包裹后的微芽繁殖体的生根和萌发生长即转株是以微芽为繁殖体制备人工种子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以及微芽发育状态与赤桉(Eucalyptuscamaldulensis)微芽转株的关系,研究了包裹基质中直接添加诱导生根的生长调节剂及微芽生根预诱导对包裹后微芽转株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AA较IBA和IAA有较好的诱导微芽生根的效果;选取幼嫩及活跃生长的微芽是获得较高生根率的重要环节;包裹基质中直接添加诱导生根的生长调节剂未能解决包裹后微芽转株的问题;微芽经生根预诱导再附带生根介质包裹对微芽转株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微芽包裹后二周生根率可达813%,三周后转株率可达833%。  相似文献   
2.
马卡丛生芽培养条件优化及玻璃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了南美产十字花科植物马卡丛生芽诱导和继代过程中的培养条件,使玻璃化现象得到了控制,提高了丛生芽的存活率。优化后的丛生芽诱导条件为:MS(pH 5.85~5.90)附加1~2 mg/L 6-BA,0.25 mg/L NAA,蔗糖30~35 g/L,琼脂6 g/L,诱导温度20~25℃,光照强度24μmol/(m2.s),光照时间16 h/d;优化后的丛生芽继代条件为:MS(pH 5.85~5.90)附加2 mg/L6-BA,0.25 mg/L NAA,培养温度15℃,光照强度24~41μmol/(m2.s),光照时间16 h/d。  相似文献   
3.
葡萄枝条中淀粉粒形态结构与抗寒力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越冬期间葡萄枝条组织细胞中淀粉粒的大小、积累数量和转化动态规律与抗寒力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抗寒种类或品种的淀粉粒小,积累早而数量多,水解晚但速度快而较彻底;同一品种采用嫁接栽培可明显增加枝条中淀粉的积累数量,有利于枝芽成熟和越冬。  相似文献   
4.
 The effects of a limed soil upon root and shoot growth of white lupin (Lupinus albus L.)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oil tubes and pots. After 75 days in the soil tubes, the combined taproot and lateral root dry weight in limed soil (2.5% CaO w/w)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in neutral pH soil (by 57%). However, the dry weight and numbers of cluster roots remained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reatments, demonstrating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luster roots respond differently to the rest of the root system. Cluster roots accounted for 17% of the total root biomass in neutral soil,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to over 30% in limed soil. When grown for 43 days in pots containing soil with different additions of lime (0.5–2.5% CaO w/w), soil citrate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neutral pH soil treatment in all except the 2.5% lime treatment, in which they were lower. In both experiments, shoot dry weights were lower in the presence of the limed soil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neutral pH soil. Although a reduction in shoot dry weight was not apparent at 21 days in the limed-soil tubes, the initiation of fewer mainstem leaf primordia indicated a slower shoot development than occurred in the neutral soil. Plants grown in the limed-soil tubes showed leaf yellowing and some chlorosis within 9 days. At the final harvest, the shoot phosphorus and manganese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lants grown in limed soil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neutral pH soil, whereas the concentration of calcium was higher. Received: 11 October 1999  相似文献   
5.
缺钙会引起许多果实生理性病害。为给梨树合理补钙提供理论依据,以7个梨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其叶片、果实和新梢钙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梨的生长发育,参试品种的叶片和新梢钙含量均大体呈增加趋势,果实钙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幼果期至果实成熟前期降速最快),且同一品种幼嫩器官与成熟器官的钙含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同一发育时期相同器官钙含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钙含量最高的器官是叶片,其次是新梢,果实钙含量最低。不同梨品种的钙素营养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各器官发育末期的钙含量,均以鸭梨最高,黄冠和大南果较低。  相似文献   
6.
宛淑艳  袁迎  陈春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382-4383
[目的]探索芦荟的离体快繁技术,为芦荟的组织培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盆栽中华芦荟的嫩茎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不同的增殖阶段添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离体快繁试验。[结果]培养30 d后,3瓶被污染,4瓶不长愈伤组织,13瓶在芽基部产生圆球状浅黄色的愈伤组织。在诱导芽分化约20 d后,2瓶被污染,11瓶开始芽点分化。3.00 mg/L 6-BA的处理效果最佳。诱导生根11 d后,1瓶被污染,2瓶出现叶子干焦的现象,17瓶长势良好。中华芦荟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50 mg/L+NAA0.15 mg/L,诱导率为60%;丛生芽分化及继代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3.00 mg/L+NAA 0.10 mg/L,诱导率为85%;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30~0.50 mg/L+IBA 0.20 mg/L+活性炭0.5%。[结论]该研究为芦荟的快繁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桃离体茎尖的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艳华  吴雅琴 《园艺学报》2006,33(5):1042-1044
 以简单玻璃化法为基本方法, 研究了影响桃离体茎尖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的因子———低温驯化时间、蔗糖预培养时间、玻璃化液处理时间及化冻后植株再生条件; 建立了较为适宜的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选择继代培养30 d的试管材料, 5℃低温驯化3~4周, 在含017 mol/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预培养2 d, 再经玻璃化液PVS3处理100 min后浸入液氮, 化冻后茎尖存活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8.
香榧茎段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香榧茎段不定芽诱导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为B5+KT0.1mg/L+IBA0.5mg/L+0.08%活性炭+2%葡萄糖,培养温度为20℃,光强不高于400lx,该条件下的不定芽诱导率可达55%。将不定芽培养在1/2B5+IBA0.1mg/L+0.08%活性炭+2%葡萄糖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最高达到40%。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国内外首次建立了香榧离体再生体系和快繁体系,并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为今后开展香榧的遗传转化和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所收集的5簇11属15种竹果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其结果为: Ⅰ.从测定的15个种的竹果来看,均含有18种蛋白质水解的氨基酸,其中均以谷氨酸的含量为最高,其余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比例各不相同。Ⅱ.氨基酸总量各种之间差别很大,含量最高的是冷箭竹为18.4448g/100g,最低的是巴山木竹6.33g/100g。Ⅲ.不同类型竹果的氨基酸总含量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而同类型中不同种之间的差别较大。Ⅳ.各种氨基酸在不同的属之间所含的量和比例不同,但在同一属里,含量和比例具有比较明显一致的曲线峰。Ⅴ.各属种之间,各种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含量比例相当接近。Ⅵ.竹果与笋体所含氨基酸在种类上大体相同,而在含量上无论是各分量或总量,竹果都大大超过了笋体。氨基酸含量的多少,对于竹类种子的萌发、生长、抗性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一内容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竹类各属种之间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冬和1988年冬二次从浙江引种六个笋用竹种1.56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发笋率达80%以上,新竹的秆基粗度已达到母竹的粗度,引种是成功的。本文分析了各引种环节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