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641篇
农学   18篇
  76篇
综合类   31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gee  James K. 《Landscape Ecology》2003,18(8):725-740
The historical range of variability (HRV)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coarse filter approach to maintain ecosystem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y. The historical range of variability in forest age structure for the central eastern Cascade Range in Washington State, USA was developed from historical fire return intervals and the manner in which fire acted as both cyclic and stochastic processes. The proportions of seven forest structural stages calculated through these processes were applied to the area of each forest series within the central eastern Cascades landscape. Early successional forest stages were more common in high elevation forest than low elevation forest. The historical proportion of old growth and late successional forest varied from 38 to 63 percent of the forested landscape. These process-based estimat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developed from fores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HRV is a valuable planning tool for ecosystem conservation purposes, but must be applied to real landscap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both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
补光对兰云杉和红皮云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杉苗期生长缓慢是生产中的主要问题,补光可促进苗木生长,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育苗效率.研究不同光源(阳光灯、镝灯、碘钨灯)、不同光照时间对兰云杉和红皮云杉1年生苗苗高、地径、侧枝数、根系、生物量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处理可以抑制苗木休眠,促进其持续生长,对2种云杉的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光源、不同光...  相似文献   
3.
葛瑶    王振锡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74-81
为研究天山云杉林冠层特征与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以新疆天格尔森林公园天山云杉林的4个龄级的林分(幼林龄、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为研究对象,以冠层分析仪获得的冠层结构特征和林下光环境指数等野外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计算 α 多样性指数分析4个龄级的草本物种多样性,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冠层结构对草本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指标在不同龄级间均有一定的差异,且随着林分的生长和更新,天山云杉林呈现林冠开度逐渐减小、叶面积指数增大、林下光辐射均减弱、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减小的趋势;典型模型表明林冠开度对冠层结构起到主要作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面积指数次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林下辐射中,林下总辐射对林内光环境起主要作用;相比冠层结构,林下光照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作用更大,其中林冠开度和丰富度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林下总辐射、林下直射辐射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天山云杉林保护、天山西部山区森林群落更新恢复评价提供支撑.[方法]以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巩留分局恰西森林公园为试验点,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 tianschanica)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群落学调查和环境因子测定数据,...  相似文献   
5.
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土壤酶活性的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明  满秀玲 《森林工程》2010,26(1):1-6,11
利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兴安岭谷地不同死亡程度云冷杉林表层土壤(0~20cm)酶活性空间异质性和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脲酶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线性模型,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或球状模型。②土壤酶活性各项指标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指标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均属较强以上(空间结构比均在75%以上),土壤转化酶为中等(空间结构比均在25%以上),土壤脲酶在较弱到中等之间变化。③云冷杉林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的自相关范围最大(0.58~3.08 m),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分别为1.41~3.98 m和0.91~4.29 m,而土壤脲酶自相关范围最小(15.426~16.673 m)。④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空间格局明显,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脲酶的分数维分别为1.930~1.990,1.910~1.986,1.923~1.997和1.936~1.970。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选择台兰河上游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该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雪岭云杉林、灌木林、草地植被,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3个层次及综合性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云杉林林冠截留能力优于灌木林,穿透降雨量及林冠截留量平均值均大于灌木林。除草地外,各样地枯枝落叶未分解层平均厚度均大于半分解层,云杉林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和蓄积量明显大于灌木林,不同植被类型枯枝落叶半分解层的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均高于未分解层,云杉林枯枝落叶层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均高于灌木林,灌木林和云杉林的枯枝落叶未分解层有效拦蓄量均高于半分解层。不同植被类型平均土壤容重大小表现为草地灌木林云杉林,土壤孔隙度的平均值大小则与之相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自然含水率、饱和含水量及非毛管持水量均表现为云杉林灌木林草地,而不同植被类型30cm深土层的蓄水能力变化则存在差异。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在181.06~237.63mm,综合、有效水源涵养能力均表现为云杉林灌木林草地,其中土壤层的涵养贡献率最大,总有效蓄水量远小于总持水量。综上所述,台兰河上游云杉林和灌木林具有较好的涵养水源能力,放牧强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尤其是生境脆弱的草地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种群的结构动态及演替趋势,为该种群的保护与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 800 m处设立100 m×100 m的典型样地,对固定样地内所有基径≥0.1 cm的乔木树种进行调查,记录树高、基径、胸径、生长状况等信息,对于基径0.1 cm的幼苗采用抽样调查统计其数量。采用基径和胸径2个指标将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划分为13个龄级,分析该种群的龄级结构;利用种群动态量化方法计算相邻龄级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_n)和种群结构对随机干扰的敏感性指数(P_(max))等;采用种群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等方法,分析种群结构特征;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种群未来数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量化预测。【结果】(1)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呈典型的"金字塔"型,1龄级幼苗储备丰富。(2)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显示该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对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种群林龄结构完整,1龄级阶段存在强烈的环境筛选作用,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直线型(Deevey-Ⅱ型)B_3亚型,种群死亡率与消失率随龄级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4)生存分析表明,随龄级的增大,种群生存率逐渐降低,累积死亡率与生存率为互补关系,死亡密度与危险率总体呈降低趋势,但危险率曲线波动较大。(5)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呈增长趋势,与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虽然各种指标均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目前处于稳定增长期,但结合生境及气候条件认为,该种群目前处于以地形、风、雪为主导的一种多元演替顶级的稳定期,今后一段时间其种群数量虽有波动,但不会偏离目前整体状态。考虑该种群对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建议进一步加强生境的保护,防止生境破坏引起种群衰退。  相似文献   
8.
云杉天然群体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云杉全分布区内7个有代表性的天然群体,每个群体30个家系(单株)为试验材料,对7个种实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云杉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云杉球果长度、球果宽度、球果长宽比、球果干重、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和种子长宽比7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VST)分别为48.63%,41.19%,24.59%,49.72%,61.63%,62.04%和5.00%,球果和种子的性状指数比单个性状稳定;种实性状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5.00%~62.04%,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41.83%;群体间变异(41.83%)稍小于群体内变异(58.17%)。7个种实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球果长度、球果宽度和种子长度为易测定和重要的种实表型性状;云杉种内群体的球果表型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纬度为主的单向变异模式,球果性状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纬度、年降水量和生态梯度值(EGA)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将云杉群体划分为4类。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秦岭南坡青林及青—华山松7红桦混交林林地土壤的养分、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特点。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林地土壤酸性淋溶过程及物质迁移过程比青林地土壤弱;混交林明显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及N素含量而降低了土壤有效P及有效K的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及水解性总酸度青林地土壤比针阔混交林地高而盐基饱和度比针阔混交林地低,说明了在青林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中置换性酸所占比例较大而盐基离子所占比例较小;脲酶活性是针阔混交林地比青林地高而磷酸酶活性比青林地低,这与两种林地土壤中水解N及有效P含量高低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云杉落针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隔离接种和定点观察研究,在白龙江林区云杉散斑壳〔Lophodermiumpiceae(Fuckel)V.Hohn〕越冬场所有两种:一是在树上被侵针叶组织内以菌丝体越冬,二是在林地病落叶上以性子器越冬;子囊孢子为侵染源,只有初侵染;2a完成一个侵染循环;以气孔为主要侵入途径;主要靠气流、风、雨传播;病菌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释放子囊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侵染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降雨与子囊孢子关系密切;子囊孢子在空间分布是林缘多、林内少,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7月底8月初,当年针叶出现初期症状,9月上旬以后,症状基本上无变化,病菌进入越冬,翌年3月底至5月中旬为病害症状明显期,病叶全部变为黄褐,逐渐干枯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