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6篇
  9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系统研究了吸附剂(活性炭、PVP) 与柠檬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维生素C和硫代硫酸钠5种抗氧化剂对蝴蝶兰组培中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活性炭能有效控制褐化和促进生长, 但不利于分化; 谷胱甘肽控制褐化的效果虽不及活性炭, 但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农杆菌介导的蝴蝶兰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柴明良  金斗焕 《园艺学报》2004,31(4):537-540
 针刺后的蝴蝶兰‘White Hikaru’的类原球茎(PLB),与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和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p£)的pCAMBIA 1300一SmGFP的根瘤农杆菌LBA4404 共培养,培育出了转基因的蝴蝶兰。经绿色荧光蛋白检测和Southern印迹,证实了再生植株中含cop基因和hpt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便于推广的蝴蝶兰水培方法。[方法]通过研究A字型、水槽型、立柱型不同水培模式对水培蝴蝶兰产量的影响,来确定最佳的水培蝴蝶兰生产方式。[结果]3种模式培养的蝴蝶兰成活率差距不大,其中水槽培养模式下成活率最高,为98.1%,立柱培养模式下成活率最低,为96.1%。[结论]企业应根据自己所需培养的植物特征来选择最佳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蝴蝶兰鲜切花为试材,对切花花被不同生理阶段3种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以期为蝴蝶兰切花寿命的延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萼片和花瓣中的过氧化物酶(POD)从花苞期到半开期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从半开期到衰老期酶活性显著升高。花瓣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从花苞期到半开期酶活性升高,从半开期到衰老期酶活性显著降低;萼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显著但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花瓣中的中性蛋白酶(NP)从花苞期到半开期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半开期到盛开期呈下降趋势,盛开期到衰老期呈上升趋势;花萼中的中性蛋白酶从花苞期到盛开期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从盛开期到衰老期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中性蛋白酶的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蝴蝶兰"光芒四射"增殖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的土豆添加量对其增殖倍率及转接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6培养基中加入土豆40g/L对"光芒四射"的增殖效果最好,使其转接周期从60d缩至50d,增殖倍率从1.80增至2.52。  相似文献   
6.
蝴蝶兰红花系品种间杂交结果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9个蝴蝶兰红花系品种按完全双列杂交进行自交与杂交,共获得5个自交组合与16个杂交组合.总结果率为9.3%,其中自交结果率为22.2%,杂交结果率为7.7%.各组合果荚生长曲线走势大致相同,授粉后7~9 d,子房开始膨大,约于 50 d 趋于平稳状态.平均果实采收时间、质量、长及宽分别为(103±4) d,(3.41±0.18) g、(5.50±0.43) cm及(9.37±0.54) mm.果质量、果长、果宽三者之间呈正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蝴蝶兰种子无菌播种诱导增殖原球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激素浓度及添加物对蝴蝶兰未成熟胚有效原球茎进行诱导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无菌播种采收未开裂的果荚比已开裂的要有利的多,采摘最佳时间为授粉后120 d;原球茎增殖效果最佳的激素组合是BA 3.0+NAA 0.2;200 mL/L椰乳对蝴蝶兰PLB增殖的影响效果最好,其次为香蕉和马铃薯.  相似文献   
8.
儿茶素对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褐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3 g/L儿茶素处理蝴蝶兰叶片外植体,在MS+3 mg/L 6-BA(pH 5.8)培养基上培养4 d,外植体褐变率高于对照227.6%.用香草醛-盐酸溶液染色反应法发现鞣质分布在维管束和细胞间隙.叶片剪切的外植体(培养0 d)鞣质含量较高,培养4 d降低,8 d后再升高.儿茶素处理的外植体鞣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在培养期间,儿茶素处理的外植体PPO、POD和PAL活性高于对照外植体,其中POD活性在第8天达到最大值,PPO和PAL活性在培养第12天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9.
蝴蝶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喻兰  李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1):54-58
蝴蝶兰花粉和柱头具有较高的活性,是确保其杂交成功的关键。为获得蝴蝶兰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参数,通过电镜扫描和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对蝴蝶兰品种‘天香公主’的花粉活力进行研究,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蝴蝶兰花粉块随着开放时间的延长,体积减小,颜色加深,质地变硬,活力减弱。TTC染色法检测表明,花粉活力率(染色率)大小为:开放1 天<花蕾期<花蕾展开期。柱头可授性测定显示,蝴蝶兰开花10~30 天内进行人工杂交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其中10~15天授粉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蝴蝶兰类圆球茎的化学诱变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超  王桂兰  乔永旭  张莉敏 《核农学报》2006,20(2):99-102,98
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对蝴蝶兰类圆球茎(PLB)作不同时间处理。结果显示:EMS和NaN3均可使部分PLB白化或褐化并逐渐致死。0.4%EMS接近PLB半致死剂量。PLB切片观察发现:用EMS和NaN3处理均可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形状改变,细胞质浓缩。较高浓度NaN3处理的PLB细胞中出现晶体物质、双核、畸形核和核仁丢失等现象。较高浓度EMS处理的PLB细胞中出现微核、畸形核、多核、核破裂和核仁丢失等现象。同浓度的同种诱变剂随处理时间的增加材料的变异程度有增大趋势,但不很显著。EMS比NaN3的诱变处理效果好。0.5%EMS可作为创造蝴蝶兰PLB突变体的参考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