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4篇
农学   35篇
  21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莹  陶雷  袁红梅  赵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11-6812
当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胁迫时,体内会合成茉莉酸类物质,启动自身的防御反应。茉莉酸途径的抑制因子JAZ(Jasmonate ZIM-domain)蛋白近期被确认,该文对JAZ蛋白在茉莉酸信号传递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外源茉莉酸甲酯缓解盐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100 mmol/L NaC l胁迫下,经蒸馏水吸胀处理的LHN(耐盐)和IR26(盐敏感)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较对照下降,LHN分别下降12.2%、12.5%和3.12,IR26分别下降46.6%、33.6%和9.42,IR26下降的幅度大于LHN.吸胀后,不同质量浓度(2、1、5×10-2、5×10-4和5×10-6mg/L)的外源茉莉酸甲酯(M e-Ja)对LHN和IR26在盐胁迫下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同.以相对盐害率判断,质量浓度为2和5×10-6mg/L的Me-Ja对LHN在盐胁迫下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质量浓度为5×10-2和5×10-4mg/L的M e-Ja表现为促进作用,质量浓度为5×10-2mg/L的M e-Ja促进作用最大;而对于IR26在盐胁迫下的萌发,5种质量浓度的M e-Ja的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质量浓度为5×10-4mg/L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3.
以棉花幼苗下胚轴和茎尖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茉莉酸合成抑制剂,观察棉花下胚轴生根及愈伤组织的形成率以及对茎尖分化的影响,探究茉莉酸合成抑制剂对棉花脱分化及茎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茉莉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显著地促进愈伤组织的生成,加快生根,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愈伤组织POD及SOD的活性。当茉莉酸合成抑制剂浓度为0.075 mg·L~(-1)时,对生根及愈伤组织形成方面作用效果最显著。而在茎尖培养过程中,2.0 mg·L~(-1)的茉莉酸合成抑制剂在棉花茎尖培养初期对分生组织分化起显著促进作用,棉花生长量最大,植株SOD酶和POD酶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4.
茉莉酸甲酯调控防御酶活性诱导猕猴桃果实抗采后软腐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魁’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调控防御酶活性抗猕猴桃采后软腐病的效应。测定了MeJA对猕猴桃软腐病病斑直径、软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抑菌作用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01~10 mmol/L浓度范围内,MeJA对猕猴桃软腐病菌B.dothidea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MeJA对猕猴桃果实最佳诱导浓度和熏蒸时间分别为0.1 mmol/L和24 h,其诱导效果分别为26.01%和26.85%;猕猴桃果实经0.1 mmol/L MeJA熏蒸处理24 h后,SOD、POD、CAT、APX和PPO活性提高,其中SOD和POD活性分别较对照增加33.85%和61.61%,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果暗示MeJA诱导猕猴桃果实抗采后软腐病可能与其提高防御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壳聚糖、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三种不同天然保鲜剂处理,研究了它们在冷藏(5±1℃)条件下对“杨小-2,6”南丰蜜橘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及贮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5%壳聚糖处理的果实保水性最好,出现烂果的时间最晚;0.1g/L水杨酸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呼吸强度在贮藏期间波动是最小的,可溶性蛋白质达到最大峰值;10μmoL/LMeJA处理的果在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Vc、可溶性蛋白质等多项生理指标上都表现出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Oxidation of methane in the rhizosphere of rice plants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Oxidation of CH4 in the rhizosphere of rice plants was quantified using (1) methyl fluoride, a specific inhibitor of CH4 oxidation, and (2) measuring changes in plant-mediated CH4 emission after incubation under air, N2, or 40% O2. No significant rhizospheric CH4 oxidation was observed from rice plants in the ripening stage. CH4 emission from rice plants 1 week before panicle initiation increased by 40% if CH4 oxidation in the rhizosphere was blocked. The growth stage of the rice pla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the rhizospheric CH4 oxidation. Fluctuation of rhizospheric CH4 oxidation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may help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seasonal CH4 emission patterns in field studies. Measurements from four rice varieties showed that one variety, Pokkali, had higher rhizospheric CH4 oxidation. This was probably because Pokkali was in an earlier growth stage than the other three varieties. Both in the early and in the late growth stages, incubation under N2 caused a much stronger CH4 flux than inhibition of CH4 oxidation alone. Apparently, N2 incubation not only blocked CH4 oxidation but also stimulated methanogenesis in the rhizosphere. Incubation under a higher O2 atmosphere (40% O2) than ambient air decreased the CH4 flux, suggesting that increasing the oxidation of the rice rhizosphere may help in reducing CH4 fluxes from rice agriculture. The O2 pressure in the rhizosphe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reduces the plant-mediated CH4 flux. However, inhibition of methanogenesis in the rhizosphere may contribute more to CH4 flux reduction than rhizospheric CH4 oxidation.  相似文献   
7.
茉莉酸甲酯诱导辣椒抗青枯病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妙莲  赵显阳  陈明  付永琦  曾晓春 《园艺学报》2017,44(10):1985-1992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诱导辣椒抗青枯病效应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关系,以辣椒易感青枯病品种‘粤红1号’和抗青枯病品种‘辛香8号’幼苗为试验材料,在0.1mmol·L-1 Me JA喷雾处理后12、24、48、72和96 h接种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对其进行青枯病病情指数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超氧化酶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测定及相互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粤红1号’和‘辛香8号’的病情指数随喷Me JA处理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先降后升,但都低于对照;而诱导效果则相反,Me JA处理对两个辣椒品种幼苗抗性的最适诱导时间均为接种前48 h。接种后0~96 h,Me JA喷雾处理的辣椒幼苗叶片SOD、CAT、POD和APX酶活性均显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接种后24~48 h达到最高,而MDA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因此,Me JA可诱导辣椒幼苗抗青枯病,其实现途径可能与提高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缓解膜脂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虫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干腌火腿品质的重要因素,火腿发酵阶段是虫害发生高峰期,其中腐食酪螨和酪蝇对其危害程度最为严重。为了为今后实际生产中干腌火腿的综合防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干腌火腿虫害防治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概述了化学防治法、物理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的杀虫效果及优缺点,以及各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表明溴甲烷替代品熏蒸法、在火腿表面使用丙二醇涂膜剂以及植物源性杀虫剂是较为理想的防治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改性腐殖酸对染料甲基紫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特性。[方法]以甲基紫染料为例,研究改性腐殖酸对有机染料废水的吸附特性,同时考察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酸性条件有利于改性腐殖酸吸附甲基紫。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量增加,24 h后,吸附作用基本达到平衡。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加,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是吸热反应。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量呈下降趋势。当改性腐殖酸的用量为0.8 g时,其对甲基紫的去除率达98.34%。25℃下,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用Fre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结论]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和磁性γ-Fe2O3粒子为原料,通过微乳化法制备出磁性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吸附剂。运用XRD和VSM等手段对复合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吸附剂配比、吸附剂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pH、无机阴离子、温度等因素对甲基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Fe2O3磁性粒子和多壁碳纳米管被壳聚糖包裹;引入多壁碳纳米管显著提高了吸附容量;吸附剂的最佳投加量为0.6 g/L;甲基橙初始浓度增大,去除率下降,吸附量上升;酸性环境有利于吸附;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吸附动力学较好地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分子内扩散模型是吸附控制机制之一;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62.97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