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研究和利用地稔的促凝血活性物质,以地稔为试材,提取地稔凝集素,研究pH、温度和糖等理化因素对凝血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硫酸铵沉淀及透析提取的地稔凝集素具有红细胞凝集活性;碱性条件下,抑制作用明显,而酸性条件有较强促进作用;温度对凝集素凝血活性影响很小;半乳糖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3.
黄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014+2100
[目的]研究雌性不育、雄性可育野生稻(♀A野生稻)的核质遗传关系。[方法]以♀A野生稻为父本,广亲常规稻(垦优2000和垦稻998-1)、三系不育系(DYA和珍汕97A)分别作母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试验中并未出现孟德尔经典试验中出现的比例(3∶1),且F2代花粉中出现大量的不育花粉。[结论]决定♀A野生稻育性的基因不位于细胞核中而在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4.
地菍的育苗与园林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组织培养后移栽于大田的地苍无性系苗茎段为试材,对地苍的育苗与园林应用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扦插育苗时选择使用50mg/L浓度的ATP生根粉处理穗条,较为经济有效;容器育苗时选择“80%田土+10%细河沙+10%东北泥炭土”作为栽培基质,其容器苗生长较好,满盆率较高;地苍作为边坡绿化材料时宜应用于光照条件良好的缓坡;作为花坛营造材料时不宜散铺,满铺或模拟自然群落铺种效果较好,以模拟自然群落铺种效果最好;作为盆栽材料时单株盆栽的成活率、成苗率和满盆率、缀花数等均明显小于3株盆栽的。  相似文献   
5.
定义了箱维数,研究了其性质,并获得了Hausdorff维数和Packing维数的另一表达式。最后,计算了一类子集的分数维。  相似文献   
6.
定义了一种新的分形维数-V-维数,并得到了自仿射集的V-维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索地稔药材的适宜采收期,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了贵州惠水产地稔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地稔中的多糖含量差异较大,其中,5月(开花期)和9月(果熟期)采地稔药材中的多糖含量较高,分别为3.24%和3.10%,1月最低,为1.10%,但由于9月地稔药材的产量较高,因此,以9月作为地稔药材的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8.
地稔为野生多用途植物,摸清地稔的需肥特性是决定地稔人工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研究了在地稔人工栽培中N、P、K三要素对地稔的生长状况及植株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N、P、K均可以有效增加地稔的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开花量、结果数和干物量,且以N肥效果最明显, 其次是K和P肥,研究还发现三元素间配合施用具有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对促进地稔生长的效果更加明显,且养分配合效果大小依次是NPK>NK>NP>PK。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育由于存在种种弊端已远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时代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富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美育的特质恰恰与这一需要相吻合。因此,教育改革意味着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伴随教育美育化。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不同肥料配方对野牡丹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其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与不同肥料配方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野牡丹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对N、P的需求较高,等比例施用N、K,野牡丹易提前现蕾,N1P0K1肥料配方最有利于花期的延长,N2P0K2的肥料配方最有利于增加花朵数量。综合而言,N2P0K2(N=0.53g,P=0g,K=0.53g)配方适用于野牡丹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