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62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oot length of Holcus lanatus L. declined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lead and zinc concentrations in nutrient solution. In all used Pb and Zn concentrations root growth of genotypes coming from a Pb-Zn mine area,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suggesting that these genotypes evolved tolerance to Pb and Zn.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also observed between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increase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The greater chlorophyll content found in tolerant genotypes, in different Pb and Zn concentration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could be served to distinguish tolerant and non-tolerant genotypes.  相似文献   
2.
六方水钠锰矿是土壤中普遍存在、活性最强的氧化锰矿物。它常常富集各种过渡金属如Ni等,对其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六方水钠锰矿形成过程中加入Ni2+,Ni以+2价存在于矿物中。进入水钠锰矿结构中的Ni大部分以[NiO6]八面体形式存在于层内;部分Ni存在于八面体空位上下方。含Ni水钠锰矿沿c轴方向堆叠锰氧八面体层数逐渐减小,而a-b板面晶体大小没有明显变化,即层片状晶体逐渐变薄,比表面积显著增大。随着Ni含量的增加,水钠锰矿结构中锰氧八面体空位数减少,而层边面吸附位点数基本保持不变,其对重金属离子(Pb2+/Zn2+)吸附去除能力逐渐降低。本文为明确过渡金属离子(Ni)对土壤中氧化锰矿物的形貌、结构及其性质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萝卜芽苗菜为材料,在其生长期外施不同浓度EDTA,初步探讨了EDTA对铅胁迫下萝卜芽苗菜部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 mg/L铅胁迫浓度下萝卜芽苗菜的膜透性明显增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下降.随着外施EDTA浓度的增加,萝卜芽苗菜的膜透性先下降后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就供试材料而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EDTA对铅胁迫萝卜芽苗菜的伤害效应有缓解作用,其中以0.75 μmol/L EDTA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河北主要土壤中Cd和Pb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刘霞  刘树庆  王胜爱 《土壤学报》2003,40(3):393-400
采用网室盆栽试验和大田取样 ,运用连续提取方法 ,研究了河北平原潮土和潮褐土两种土壤中Cd、Pb的化学形态特征及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Cd、Pb污染程度的增加 ,其交换态有增加趋势。当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时 ,Cd(潮土 >1mgkg- 1、潮褐土 >5mgkg- 1)主要以交换态存在 ,并表现为 :交换态 >碳酸盐结合态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有机结合态 >残留态 ;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在低浓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 ,Cd (潮土 <1mgkg- 1、潮褐土 <5mgkg- 1)的残留态、有机结合态成倍增加 ,甚至超过交换态 ,表现为 :残留态 >碳酸盐结合态 >有机结合态 >交换态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留态存在。Cd、Pb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pH值 ,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汪斌  谭建新  代静玉 《土壤通报》2007,38(1):106-110
本文探讨了腐殖酸对池塘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里酸(FA)能使底泥中铅、镉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含量下降,而有机结合态和可溶态的含量升高,但是胡敏酸(HA)则使其它各形态均向有机结合态转化。随着FA浓度的提高底泥中铅、镉的可溶态含量也呈增高的趋势,但是HA的作用与此相反,这就表明FA能活化底泥中的铅、镉,而HA则起到了钝化作用,且它们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另外,无论是FA还是HA它们对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出对铅的作用大于对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土壤Pb污染的治理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离子交换纤维的两种不同放置方式(分层放置与混匀放置)对麦田土壤Pb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土壤1 000 mg·kg~(-1) Pb污染水平下,Pb污染处理(T1:Pb胁迫;T2:Pb+在土壤中分三层放置纤维;T3:Pb+在土壤中混匀剪碎的纤维)的土壤pH值、总有机碳含量较对照(CK:未添加Pb和离子交换纤维)有所降低。在小麦成熟期,T2、T3处理下土壤和植株各部位的Pb含量均低于T1处理,其中T3处理变化显著;T2、T3处理中纤维吸附的Pb含量则分别达到115.01和128.26 mg·kg~(-1)。T2、T3处理的Pb富集系数低于T1处理及CK。由此说明,离子交换纤维能够有效吸附土壤中的Pb,降低Pb从土壤向植株的转运能力,且离子交换纤维混匀放置方式的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铅锌矿渣堆周围农田土壤中铜和铅的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海立  余荣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84-7885,8010
对堆积15、25年左右的铅锌矿渣堆周围10、20、50 m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铅和铜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堆积时间越长的渣堆周围土壤中总铅的含量越高,而总铜的含量相对较低;距渣堆越近的土壤中重金属总量越高;在50 m内距渣堆越远的土壤中有效铜的含量随距离的增加而升高,有效铅的含量却相反,在距铅锌矿渣堆周围50~100 m甚至更远范围内的土壤都会受到重金属铅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松花皮蛋无铅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分析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锌化合物取代氧化铅,研究出一种松花皮蛋加锌去铅的新工艺,经3批多组合重复和扩大试验,采用新工艺加工的松花皮蛋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工艺加工的松花皮蛋。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市售藕粉中重金属Pb、Cd的含量,为市民安全食用藕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藕粉进行干法灰化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重金属Pb、Cd含量。[结果]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得不同品牌藕粉中Pb的含量在0.000 193 0~0.044 020 0mg/kg,Cd的含量在0.001 433~0.016 140 mg/kg,相比国家标准均未超标。[结论]不同产地的藕粉中重金属含量有差异,但供试样品中不同品牌藕粉的Pb、Cd的含量均未超出国家标准,可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10.
刘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88-7890,7928
[目的]研究重金属胁迫对台湾泡桐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液体培养研究铅(Pb)、锌(Zn)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Pb、Zn复合胁迫下台湾泡桐根、茎长度,鲜重,耐性指数随处理浓度升高而下降;不同浓度的Pb、Zn复合胁迫下,植物光合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下降趋势显著,在100 mol/L Pb和200 mol/L Zn复合胁迫下最低,较对照(CK)下降了60%;台湾泡桐丙二醛含量在根、茎、叶中的大小为茎叶根,呈先降后升趋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脯氨酸(Pro)含量在100 mol/L Pb胁迫下最高,分别较CK增加24%、1.2倍,随之下降趋势显著;根部谷胱甘肽含量变化较显著;茎、叶抗坏血酸含量在Pb、Zn复合胁迫下较CK呈上升趋势,根部防御活性氧毒害的能力减弱。[结论]Pb、Zn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加加重了其对台湾泡桐的伤害,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