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73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58篇
综合类   46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ite quality of larch (Larix gmelinii Rupr.) in Da Xingan Mountain in Inner Mongolia wa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with about 1000 temporary plots and computer software. The nature of site class and site index curve was discussed in view of gener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height growth. The height growth of dominant tree of four divisions of forest stands were studied and site index tables were constructed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unify the comparing standard and convenience for management in this region, site index table was constucted too. Based on discussing the action and accuracy of forest type, a series of site quality evaluation (forest type-site index class-site index) was suggested. This subject of study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tific Fund (No. 39270549).  相似文献   
2.
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生长性状,抗性与各种源间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垂直梯度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变异是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用长白落叶松各种源的相关性状作聚类分析并参照地理气象因子在,遗传距离0.370的水平上将长白落叶松分布范围区10个参试种源划为6个种源区:Ⅰ小北湖种源区。Ⅱ白刀山种源区,Ⅲ完达山种源区,Ⅳ白河种源区,Ⅴ大石头种源区,Ⅵ桓仁种源区;用Duncan法对种源间进行多重比较,并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选择,表明小北湖种源是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中心,是该试验点最佳种源,大海林种源也是可选择种源;从长白落叶松的低等效纬度地区向高等效纬度地区调种,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3.
利用综合防治方法对加格达奇兴安落叶松种子园落叶松球果花蝇进行防治,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达到90%时,种子园出种率提高了10%,大幅度减少良种种子损失,增加良种供给率。  相似文献   
4.
永吉县西阳林木种子园2010年开始进行长白落叶松1.5代种子园建设工作,采用先定砧、后嫁接方式建园。建园材料为88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从第一代种子园生产区中逆向选择无性系47个,优良种源天然林优良林分选择无性系41个。建设总面积20 hm~2,区划为4个大区、18个小区,以小区为单位利用完全随机法配置无性系,为充分异型交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生阔叶树人工混交林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芽阔叶树人工混交培育降低了培育成本,提高了生态效益,混交林培育28a后,林分生长稳定,生产力较高;混交林中的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好于人工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与白桦针阔混交林和日本落叶松纯林;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生阔叶树人工混交林,对恢复森林生态原始林貌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化学剪根效果与根生长潜力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内壁涂有不同浓度碳酸铜的容器培育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Rupr.)Rupr.)苗木,苗木侧根受碳酸铜的抑制,减小了根系变形的程度。通过对处理苗木根生长潜力的测定表明:碳酸铜浓度为100~150g/L时改变了兴安落叶松容器苗新根的分布状态,根系中、上层的新根数量明显增加,这样的苗木根系更接近自然发育的苗木根系,从而克服了一般容器苗根系易变形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兴安落叶松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初级种子园中的5年生兴安落叶松幼树高生长资料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低强度选择下可以选出30%左右的优良家系,初步估算了用这些中选无性系组建1.5代种子园可带来的遗传增益,并提出了在大兴安岭地区组建落叶松1.5代种子园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以长白落叶松人工用材林为代表,分别对7个立地等级和3种初植密度(分别为2500株/hm2、3300株/hm2和4400株/hm2)的人工用材林木材产量进行经营模拟。根据立地指数曲线确定不同类型林分在不同林龄阶段的平均树高,利用相关模型推算相应林龄阶段的林分平均胸径和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建立林分密度定量管理模型,确定不同立地等级不同初植密度林分在理想状态下的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及相应的木材收获量,为营林生产和科研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以太原市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干解析对其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华北落叶松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15年达到最大值,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18年相交;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15年达到最大值,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22年相交。材积在15~25年时连年生长量快速增长,25年时连年生长量达到了最大值,之后逐渐减缓,直到第34年,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没有相交,说明太原市的华北落叶松林分还没有达到成熟期,正处于生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