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林业   45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120篇
  436篇
综合类   388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三江平原湿地开垦对地表水中可溶性铁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取三江平原湿地开垦前后具有代表性的地表水类型,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湿地开垦对地表水中可溶性铁(WSIFe)含量与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块尺度上,湿地地表积水、排水中WSIFe的含量均值分别为2.20、1.75mg·L^-1;开垦为大豆田后地表无积水,排水中降为1.34mg·L^-1;开垦为水田后分别增加为2.76、2.38mg·L^-1,这与使用铁含量较高的地下水灌溉有关。在区域尺度上,虽然湿地开垦导致沼泽性河流中WSIFe含量降低,但目前含量(均值为0.66mg·L^-1)仍高于黑龙江(0.34mg·L^-1),是黑龙江WSIFe的重要来源;农田排水干渠中WSIFe含量均值为0.42mg·L^-1,也是黑龙江WSIFe的来源之一,但其贡献量低于沼泽性河流;湿地开垦减少了地表水中WSIFe向黑龙江的输出。湿地开垦后地表水中Fe^3+的相对含量在田块尺度上出现增加,在区域尺度上有所降低,湿地开垦前后地表水中WSIFe的主要存在形态均为Fe^3+。无论是田块尺度还是区域尺度,湿地开垦后地表水中WSIFe含量的季节变化都与灌溉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宋代自公元960年到1279年的319年间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共发生34次,平均每9.38年发生一次,发生频次时间分布在宋代早、中、晚期变化不均,有显著的阶段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其它朝代相比,宋代洪涝灾害相当少,这主要与当时气候干旱有关。在季节分布上洪灾集中于夏、秋两季;在空间分布上是从宝鸡、西安、咸阳、渭南、铜川依次减少;在等级分布上,宋代关中地区洪涝灾害可划分小、中、大、特大四级灾害,各占洪灾总次数的18.5%,40.8%,25.9%,14.8%;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发生主要由降水和气候异常波动以及人为活动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近30年来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遥感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运用GIS、RS手段,以航天遥感MSS、TM、ETM为主要信息源,对松辽平原进行多时相、大面积沙质荒漠化遥感动态监测,从中探索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动态变化的规律,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面积变化呈现快速增加和缓慢减少两个阶段,即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总面积呈快速增加趋势,动态度为-3.91%;而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则呈缓慢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82%。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的重心随之呈有规律的移动,沙质荒漠化面积增加时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速率为3.08km/年。沙质荒漠化面积减少时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速率为1.64km/年。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朝鲜碱茅种群生殖特性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杨允菲  祝玲 《草地学报》1995,3(1):35-41
通过对朝鲜碱茅单化群落独立株丛的大样本取样和对正常花序随机取样的调查与测定,定量分析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朝鲜碱茅种群的生殖特性。朝鲜碱茅种群话营养繁殖数量性状之间有较强的规律性。丛分蘖数、丛地上生物量、丛生殖枝数和丛生殖技重分别与丛径之间,以及丛生殖枝重与丛生殖枝数之间均为线性正相关,丛生物量随着丛分蘖数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朝鲜碱茅种群在整个生殖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有序性。圆锥花序各节位上的小穗数量呈伽玛分布。各节位上的小花数量随着节位的增高呈Logistic曲线形式减少。小穗数和小花数均随着节位的增加呈y=ae(-b/x)饱和型指数曲线形式累积增长。  相似文献   
6.
Cropland productivity has been signiifcantly impacted by soil acidiifcation resulted from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especialy as a result of excess ammoniacal N input. With decades’ intensive agricul...  相似文献   
7.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ontent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ern Gangetic Plain (NGP) Zone of India were determined to establish the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o‐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evailing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SOC stock. Area Spread Index (ASI) approach was used to collect soil samples from the NGP areas supporting predominant cropping systems. Exponential ordinary kriging was found most suitable geo‐statistical model for developing SOC surface maps of the NGP. Predicted surface maps indicated that 43.7% area of NGP had 0.5–0.6% SOC, while the rest of the area was equally distributed with high (0.61–0.75%) and low (< 0.5%) SOC content levels. Averaged across cropping systems, maximum SOC content was recorded in Bhabar and Tarai Zone (BTZ), followed by Central Plain Zone (CPZ), Mid‐Western Plain Zone (MWPZ), Western Plain Zone (WPZ) and South‐Western Plain Zone (SWPZ) of the NGP. The SOC stock was above the optimum threshold (> 12.5 Mg/ha) in 97.8, 57.6 and 46.4% areas of BTZ, CPZ and MWPZ, respectively. Only 9.8 and 0.4% area of WPZ and SWPZ, respectively, had SOC stock above the threshold value. The variation in SOC stock was attributed largely to carbon addition through recycling of organic sources, cropping systems, tillage intensity, crop or residue cover and land‐use efficiency, nutrient‐use pattern, soil texture and prevailing ecosystem. 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balanced use of nutrients, inclusion of legumes in cropping systems and agro‐forestry were suggested for enhancing SOC stock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8.
提高小麦单产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进内蒙古河套灌区田间排水系统的规格对灌区提升作物产量和保障粮食生产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在河套灌区对所构建的分布式SWAP-WOFOST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验证,然后,对2000—2010年灌区春小麦种植条件下适宜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进行探讨,并模拟评价了该条件下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力(WP)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分布式模型在河套灌区具有较高的适应性。春小麦种植条件下,灌区大部分耕地面积推荐采用田间排水暗管的规格为间距100.0m或75.0m,埋深为2.5m。相比现有排水系统,采用推荐的排水暗管规格,春小麦多年平均作物产量提高了18.5%,多年平均WP提高5.2%。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进灌区田间排水系统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工程改造效果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1982—2012年长系列农业净引水量和年降水量资料为基础,运用均值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生存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并结合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种植发展进程,分析了河套灌区多年农业净引水量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得出年降水量(超过211.76 mm时,即丰水年)和节水工程改造分别独立地与农业净引水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的结论。运用时间序列法预测了2013、2014和2015年河套灌区的农业净引水量分别为44.5、44.18和43.86亿m3;同时运用生存分析法预测了在灌区现有节水改造规模条件下,河套灌区农业净引水量区间为35~55亿m3,平均为45亿m3。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措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但由于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湿地萎缩,并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等诸多环境问题。简述了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分析了造成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