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Abstract

Two species of Cryptophlebia found in Hawaii's macadamia orchards are active in different parts of a tree canopy. C. illepida (Butler) males were mostly caught in traps hung 1·5 m to 9.1 m from the ground; whereas C. ombrodelta (Lower) males were caught from 9.1 m to 15.2 m. A plastic, cylindrical sticky trap caught equal numbers of C. illepida males as Pherocon 1C traps but more than delta traps. A synthetic pheromone blend of 93% (Z)‐8‐dodecenyl acetate, 4% (E)‐8‐dodecenyl acetate, 1% (Z)‐8‐dodecenol, and 2% (2)‐7‐dedecenyl acetate attracted more males than other blend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Cryptophlebia species in their response to the four‐component pheromone blend when traps were hung 4.6 m from the ground.  相似文献   
2.
荔枝异型小卷蛾在广州不仅危害荔枝、杨桃的果实,还危害无忧树、东京油楠、仪花、短萼仪花、腊肠树等植物的果荚和嫩枝。本文在确定其分布、寄生与危害特点的同时,还对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天敌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珍贵用材树种,受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蛀梢危害严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及各发育阶段特征,分析其各幼虫龄期特征及其在格木嫩梢的为害习性。实验室条件下,荔枝异形小卷蛾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3.72 d,其孵化可全天发生;幼虫平均为20.43 d,可划分为5个龄期,各龄期头壳宽度和发育时间均随龄期上升呈指数增加;预蛹平均为3.28 d,蛹历期平均为8.67 d,14:00-16:00为蛹羽化高峰期;成虫寿命平均为9.38 d,雌虫寿命大于雄虫;一个世代约45.48 d。在广东省中部格木人工林内1 a可发生5代,第1代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出现,4月中旬化蛹,4月下旬见成虫;第2~4代幼虫分别出现的时间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第5代从9月下旬持续至翌年3月,在格木人工林其通常以幼虫在其枝梢内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该虫在格木人工林内可大面积持续发生,同时为害多个嫩梢,幼虫钻蛀孔道长度平均为67.22 mm,为害高峰期为6-7月,即第2、3代为害最严重。基于荔枝异形小卷蛾生活史和格木生物学特性,探讨其防控方法及可行性,为开展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是红树林木榄+桐花树群落上的重要害虫,在广东省局部区域的红树林保护区,已经对木榄造成严重危害。白缘蛀果斑螟1年完成4代,第1至第3代虫历时48~66d,越冬代历时180d;荔枝异形小卷蛾1年完成5代,第1至第4代虫历时39~44d,越冬代历时188d。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幼虫均危害木榄的花萼和胚轴,荔枝异形小卷蛾能够迁移到桐花树上危害桐花果实。在木榄+桐花树群落上,白缘蛀果斑螟成虫占54%,荔枝异形小卷蛾成虫占46%。林间世代重叠,以幼虫和蛹越冬。在4月下旬~5月中旬,受害花萼和受害胚轴数量有一个高峰期,而7月上旬-10月中旬,则有一个明显的低值期。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受害花萼和受害胚轴的数量变化规律成正相关,前者同样也出现一个高峰期和一个低值期。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与捕食性蜘蛛数量的比例为1:0.30,捕食性蜘蛛的捕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1995年~1996年,在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澳洲坚果园,运用4种杀虫剂防治澳洲坚果蛀果螟,试验分杀灭菊酯(25%乳油)、马拉硫磷(45%乳油)、敌百虫(90%原粉)、杀虫双(25%水剂)和空白对照5个处理。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均有防效,其中杀灭菊酯防效最佳,敌百虫次之。  相似文献   
6.
荔枝异形小卷蛾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异形小卷蛾(C ryp toph lebia om brod elta Low er),又称澳洲坚果蛀果螟,是荔枝、澳洲坚果等热带果树的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地区一年发生4~5代,在各地以幼虫虫态越冬,幼虫除蛀食荔枝、龙眼果实外,也蛀食澳洲坚果,为害杨桃、豆类。通过控制冬梢,剪除寄主植物嫩梢,适时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对天敌的保护,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