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9篇
  13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许多种其它果树一样,山植属的Crataegus grayana也可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在加入0.25ppmBA,0.5ppmIAA以及150ppm水解干酪素的MS培养基上,可由胚得到实生苗。在加入0.5ppm和300ppm水解干酪素的MS培养基上,由茎尖与茎段可得到壮实的试管苗。由于该植物胚在第一年内成熟度甚低,因此用茎尖或茎段进行快繁殖远优于用胚来进行。从此项研究结果看,其繁殖率为2~n-3~n(n为∮月数)。  相似文献   
2.
欧李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欧李不同外植体对分化率的影响及不同生很方法的生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间自然长出的带叶茎尖净增殖系数显著高于温室促萌茎尖的净增殖系数.其比值为4:1.2,生根生长素(IBA+NAA)的最适总浓度为1~1.2mg/L,生长素短时间处理生报效果最佳,移栽湿度保持相对饱和,移栽成活率85%。  相似文献   
3.
以红果小檗种子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光照、温度、盐胁迫和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红果小檗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全光照、全黑暗及12h光照/12h黑暗3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红果小檗种子的萌发规律无显著差异,说明红果小檗种子在萌发期对光没有特殊要求,属于中光性种子;2)不同温度条件下,其萌发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以25℃时最高,说明25℃是红果小檗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且在萌发期较耐受低温,但不耐高温;3)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其萌发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呈现出随盐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低盐胁迫下与对照并无显著差异,说明红果小檗种子在萌发期对低盐有较强的耐受性,0.2 mol/L为红果小檗种子的半致死盐浓度;4)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其萌发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呈现出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PEG浓度达到10%时,仍有60%以上的萌发率,说明红果小檗种子在发芽期对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是一种较为耐旱的植物.  相似文献   
4.
生态垫和覆袋沙障对梭梭林冠下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沙障影响,梭梭冠下土壤含水量及分布会出现不同差异,探讨梭梭林冠下土壤水分受沙障影响的分布规律,可以为提高梭梭存活率,防风固沙提供理论依据。以民勤县老虎口生态垫沙障和覆袋沙障布设区的梭梭林及裸沙丘上的梭梭林(对照区)为研究对象,在沙障布设区及对照区各选取3株具有代表性的梭梭,在其东西南北向上各水平取土至80 cm,(部分情况下取土至60 cm处)每20 cm 1个梯度。垂直取土至60 cm,每10 cm 1个梯度。然后测定土壤水分。结果表明:(1)沙障的布设削弱了沙障内梭梭冠下土壤含水量,对照区梭梭冠下土壤含水量大于2种沙障布设区,差异性显著(P<0.05),但2种沙障布设区的梭梭冠下土壤含水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2)覆袋沙障在出现破损后,会削弱沙障内梭梭的土壤含水量;(3)布设有生态垫沙障的梭梭根部土壤含水量较丰富,越往外围土壤含水量越少。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剂量多效唑对‘敞口’山植进行土施或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其可明显抑制新梢生长,节间缩短,节数减少,叶面积减小,而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明显促进花芽分化而降低座果率。喷施50 ppm 赤霉素一次,可提高座果率但不消除多效唑对营养生长的抑制作用。处理可使果实变小,果形变扁,对果中糖、酸、果胶和 VC 含量无明显影响。讨论了适宜用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知母(Anerrmrrhena asphodeloides Bge.)染色体核型.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并进行显微摄影.知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2;核型公式K(2n)=2x=22=16m+6sm.11对染色体中8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3对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未发现非整倍变异和多倍现象,核型不对称上属于为"2B".  相似文献   
7.
黄瓜花叶病毒丹参株系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北安国具有典型花叶症状的大田丹参叶片中分离到病毒病原 ,经过生物学接种、电镜观察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表明该离物与CMV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记为CMV DS)。从叶片中提取了该病毒的总RNA ,按照CMV外壳蛋白 (CP)基因前后保守区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特异引物 ,采用RT PCR法扩增了 780bp的全长CP基因的cDNA序列 ,将其克隆到pGEM T载体上 ,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重组克隆序列长为 778bp ,含 1个开放阅读框架 (ORF) ,长度为 65 7nt,编码 2 1 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与国内外报道的CMV株系序列比较 ,CMV DS和亚组Ⅰ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3 3%~ 99 4%和95 9%~ 1 0 0 % ;而与亚组Ⅱ株系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为 78 4%~ 79 0 %和81 2 %~ 83 0 % ,表明CMV DS与CMV亚组Ⅰ的株系较亚组Ⅱ株系同源关系更密切 ,将其划归为CMV亚组IB中 ,这是首次在丹参上发现的CMV株系。  相似文献   
8.
张元  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16-19318
[目的]研究低聚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ae Bge.)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拌种加叶喷等方法施用不同浓度低聚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观察丹参生长情况及对次生代谢产物丹参酮IIA含量的累积变化情况。[结果]低聚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较显著地促进了丹参酮IIA含量的提高。适宜浓度的低聚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丹参植株及根系的生长。[结论]该研究对揭示低聚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丹参活性成分的累积效应形成和积累机制,以完善中药材质量调控与药用植物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优质丹参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同时对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的优良种植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分析欧李果实挥发性成分,明确挥发性成分特点并对果实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评价。【方法】 以欧李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挥发物成分,通过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利用解卷积系统(AMDIS)与NIST11质谱数据库以及保留指数(RI)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内标法确定挥发物含量,并计算香气强度值(OAVs),评价欧李果实香气品质与特征。【结果】 在欧李果实中累计鉴定出63种挥发物,含量范围为0.01—3.25 μg·kg -1。挥发物以酯类、烷类为主,并有少数醇类、芳香类、醛类、萜类、酸类、酮类,其中苯甲酸乙酯含量最高。通过参考相关挥发物香气阈值并计算部分挥发物OAVs可知,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β-芳樟醇、乙酸己酯、壬醛等物质对欧李果实香气成分构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烷烃不具有特征性香气。欧李果实香气主要为青香、花香、果香、脂蜡香和其他少数香型(木香型、芳香油香型等),并以青香、花香、果香型物质为主,三者总含量达到挥发物总量的80%。【结论】 优化确立的试验条件为:果肉去核切碎处理,取样量5 g,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与平衡时间均为30 min。SPME前处理条件对果实挥发性成分检测到的种类与含量有较大影响,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可以获得最佳检测结果。欧李果实挥发物组成复杂,除烃类物质香气品质较弱外,多数具有特征香气,且香气强度属中高级,酯类物质是欧李果实的重要挥发物组成,清香型、花香型和果香型是欧李果实香气成分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微波辅助提取山楂叶片果胶,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山楂叶片为材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果胶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再采取3因素3水平进行组合设计.[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到的3个因素的最佳水平为:pH l.5,微波处理时间2 min,料液比1∶130 g/ml.通过分析得到了山楂叶片果胶提取率与3个影响因素pH、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的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极显著,模型拟合较好.最终得到最佳提取工艺:pH为1.87,微波处理时间为2.11 min,料液比为1:124.34 g/ml,果胶提取率的预测值为6.59%.[结论]研究可为工业生产山楂果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