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2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标记用于赤眼蜂分子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drolimi Matsumura)以及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rDNA-ITS2基因的克隆测序,并联机检索GenBank核酸序列库中其它赤眼蜂的相关序列,利用核酸分析软件找到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ITS2序列中一段有鉴别意义的标志,并据此设计出蜂种的特异PCR引物,实现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rDNA特异区带的PCR扩增。研究表明该特异区带具有种的特异性。我们认为该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目前我国生防中常用的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蒌眼蜂的分子监测,如田间种群动态监控和寄生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2.
以胶东半岛老的果园中土壤为试材,采用逐步稀释法,涂平板于孟加拉红培养基中,根据形态和分子方法鉴定分离木霉菌。分离出的木霉菌与苹果主要病害对峙培养在不同pH的培养基上,观察不同pH条件下,对真菌病害的抑制效果。土壤有机质和pH是目前胶东果园的主要问题,采用正交法设计,研究了不同的土壤条件对木霉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pH条件下,木霉菌抑制苹果病原真菌的效果不同,木霉菌在不同的pH条件下对腐烂病(Valsa mali)和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均可以抑制,但对轮纹病(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只有在pH 6.0时没有效果外,其它pH时都对轮纹病有抑制作用。在土壤pH 6.5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75 g·kg-1时,最有利于木霉菌定殖。同时还发现木霉菌对土壤的pH具有调节作用,无论在碱性条件下,还是酸性条件下,均可以使土壤pH趋于中性,另外木霉菌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是在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情况下,增加更加显著。总之,分离出的木霉菌对苹果腐烂病、炭疽病和轮纹病抑制效果好。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对木霉菌的生长有影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中性土壤有利于木霉菌定殖。另外,木霉菌能有效地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  相似文献   
3.
苹果感染斑点落叶病菌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苹果品种秦冠(高抗)和富士(高感)接种斑点落叶病菌(A lternaria a lternata f.sp.m a li)后叶片内5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苹果接种斑点落叶病菌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变化趋势相似,都是先升高后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差别较大,秦冠的POD活性峰值是富士的182%,PAL活性峰值是富士的478%,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初步认为PAL和POD在抗斑点落叶病中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药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在水中分散性良好,700倍用药量(有效成分量为41.2 g/hm^2)防治桃小食心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良好,14 d后防效达到最大值,为99.1%。试验证明,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可用来防治果树桃小食心虫。  相似文献   
5.
使用触角电位仪测定花椒窄吉丁两性成虫对10种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使用Y型嗅觉计测定其对8种强烈EAG反应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寄主果实的10种挥发物均可引起花椒窄吉丁不同程度的EAG反应,100 μg·μL-1时胡椒酮和正葵醛分别引起雌虫和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d-柠檬烯、月桂烯在100 μg·μL-1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然而在10 μg·μL-1时引起雌虫的EAG反应绝对值最大。10种挥发物中,花椒窄吉丁对(±)-α-乙酸松油酯和罗勒烯的EAG反应相对较弱。2)配对T检验发现仅反式-2-己烯醛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而所测的其他挥发物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3)1~100 μg·μL-1的芳樟醇对雄虫驱避显著,10~100 μg·μL-1的正葵醛对两性成虫均驱避显著,1~10 μg·μL-1的胡椒酮、10~100 μg·μL-1的γ-松油烯对雌虫驱避显著(P<0.05),10~100 μg·μL-1的月桂烯、0.1~1 μg·μL-1的d-柠檬烯对雄虫引诱显著。雄虫对1~10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雌虫仅对1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反式-2-己烯-1-醇在0.1~1 μg·μL-1时对雌虫驱避显著;但在10~100 μg·μL-1时对雌虫引诱显著。说明一定浓度的月桂烯、d-柠檬烯、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引诱作用,一定浓度的芳樟醇、正葵醛、胡椒酮、γ-松油烯、反式-2-己烯醛、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驱避作用,可作为引诱剂或驱虫剂成分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为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甘肃河西地区3种玉米害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协调甘肃河西地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之间的矛盾,本研究在室内采用饲喂法和药膜法分别对棉铃虫、亚洲玉米螟、粘虫和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浓度增加,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呈递增趋势,当药剂浓度达0.500 mg/L时,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5%以上。致死中浓度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LC50为0.078 mg/L,其次依次为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粘虫,致死中浓度LC50依次为0.109、0.120、0.127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是其他3种鳞翅目昆虫的1.40~1.63倍。因此,综合防治中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害虫时,应避开赤眼蜂的出蜂时期,以降低化学杀虫剂对赤眼蜂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几种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试验以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为供试药剂,对茶黑毒蛾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分析比较几种药剂对茶黑毒蛾的防效差异和药剂成本,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苏云金杆菌350倍液、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400倍液防治茶黑毒蛾3龄前幼虫。  相似文献   
8.
9.
邻烯丙基苯酚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了邻烯丙基苯酚(银果)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影响。通过培养观察发现,邻烯丙基苯酚可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促进灰霉病菌菌核的形成及苹果腐烂病菌子囊壳的形成。光学显微观察表明:用50μg/mL的邻烯丙基苯酚处理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后,菌丝伸长缓慢,分支间距缩短,分生孢子形成受到抑制。电镜观察表明:经邻烯丙基苯酚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内液泡增多,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细胞壁增厚,小麦纹枯病菌菌丝中内质网处泡囊增多。  相似文献   
10.
高蛋白大豆品种食心虫抗性与相关性状分析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份吉林省高蛋白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其食心虫抗性及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丰交7607、九农20表现为高抗(受害粒率1.59%~1.64%),吉小粒7号、长农15、九农21表现为抗虫(受害粒率2.14%~2.55%),黑农48表现为感虫(受害粒率7.29%),黑农38、吉育47表现为中抗(受害粒率4.26%-5.22%)。大豆荚熟色越深的品种表现出的抗性越强。蛋白质含量与抗性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