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放牧野牛 (31月龄 )、舍饲野牛 (18月龄 )、放牧肉用母牛 (4~ 7岁 )、舍饲阉牛 (18月龄 )、自由放牧的母驼鹿 (3~ 5岁 )的背最长肌 (L D)、半腱肌 (ST)和冈上肌 (SS)中及鸡胸部肌肉中脂肪酸百分含量和胆固醇浓度 (n=10 )。脂类通过毛细气液色谱法 (GL C)进行分析。放牧野牛的总饱和脂肪酸 (SFA)极显著高于舍饲野牛 (P<0 .0 1) ,放牧肉牛冈上肌中总饱和脂肪极显著于舍饲阉牛冈上肌中总饱和脂肪酸。驼鹿和放牧野牛中的 SAT肌肉类似(P<0 .0 5 )。在背最长肌中 ,驼鹿和放牧野牛的多不饱脂肪酸 (PUFA)含量最高 (P<0 .0 1) ,舍饲野牛各块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 (P<0 .0 1)。放牧野牛和放牧肉用母牛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极显著地高于舍饲野牛或阉牛。放牧饲养动物的 n- 3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舍饲动物或鸡胸部的 n- 3脂肪酸含量 (P<0 .0 1)。鸡胸部 n-6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地高于野牛、肉牛或驼鹿肌肉中的 n- 6脂肪酸含量 (P<0 .0 1)。驼鹿的 n- 6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牛或肉牛的 n- 6脂肪酸含量 (P<0 .0 1) ,然而放牧饲养动物半腱肌中的 n- 6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舍饲动物半腱肌中 n- 6脂肪酸含量。放牧肉用母牛背最长肌中共轭亚油酸(CL A ,18∶ 2顺 - 9,反 - 11)  相似文献   
2.
3.
杨波 《森林公安》2011,(1):41-42
那是我到内蒙古乌尔其汗森林公安局林场派出所上班后的第二个春节前夕遇到的一档子"冤假错案",时至今日,一想起来依然感到回味无穷。当时,因为快到春节了,所里每天晚上都要安排民警深入居民区进行治安夜  相似文献   
4.
世界驼鹿现状及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以大兴安岭根河地区驼鹿分布数据为例,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独立训练集与验证集划分、模型复杂度,模拟了冬季驼鹿适宜栖息地分布。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默认设置下模型存在严重的过拟合,通过小样本赤池信息准则(AICc)选择的最优特征类型与正则化乘数组合,训练集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AUC)虽有下降,但测试集AUC显著提高,模型过拟合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使用AICc最小模型拟合驼鹿分布发现,冬季驼鹿主要分布在远离人为干扰(城镇)、坡度低、靠近河流、林间道路、沼泽灌丛的地方;根河林业局驼鹿冬季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71hm2,真实统计技能(TSS)值为0.54。最大熵模型的应用,应根据不同的物种出现数据特点及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参数设置。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鹿科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科动物属哺乳纲偶蹄目,体形大小差别很大,小者如黄麂10kg左右,大者如驼鹿400kg左右.一般雄性有角,但獐两性都无角,而驯鹿两性都有角.  相似文献   
7.
8.
驼鹿(Alces alces)俗称堪达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齐齐哈尔龙沙公园自1972年始饲养驼鹿,至今已有26年历史,饲养的驼鹿多是从不满一月龄的幼仔开始。但驼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成活率较低,主要是易发各种疾病。现将我们多年的记录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大、小兴安岭驼鹿角型的差异,统计分析了二者自然脱落的干角1 0 0 0余只,结果表明,除2杈和3杈角型基本一致外,4杈以上形状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大兴安岭所产驼鹿角的分杈数比小兴安岭所产驼鹿角分杈数多。大兴安岭所产驼鹿角分杈数可达9杈,而小兴安岭驼鹿角分杈数最多为6杈;大兴安岭驼鹿角4杈以上为掌状,属“掌型”,而小兴安岭驼鹿角4杈以上绝大多数为“杈型”;大小兴安岭驼鹿角各种分杈所占比例不同。大兴安岭驼鹿的4杈角最多,而小兴安岭驼鹿的3杈角最多;对于分杈数相同的驼鹿角,大兴安岭产驼鹿角的掌状面积、最大角长和重量都大于小兴安岭驼鹿角;而大兴安岭驼鹿角的角基直径却小于小兴安岭驼鹿角  相似文献   
10.
驼鹿茸角的生长及营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驼鹿Alces alces仅公鹿俱角,角粗壮,多成掌状,亦有枝状,角尖距离达70厘米,最大距离2.048米。 驼鹿为环北极动物,广泛分布在欧亚北部及北美北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及小兴安岭北部和西部。目前,随森林面积的减少过度猎捕,驼鹿种群呈明显下降趋势。目前,全国只有1万只左右,亟待保护。 驼鹿是传统狩猎动物,其肉、乳、筋、鞭、皮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其茸角营养丰富,入药功效不亚于马鹿Cervus elaphus和梅花麝Cervus nippon茸。加之,人们对野生野味的追求,野生驼鹿茸大有代替家养马鹿,梅花鹿茸的趋势,尤其驼鹿茸精及其它产品深受俄罗斯,北欧及东亚各国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为了解驼鹿茸角的营养和药用成份,特观察了驼鹿茸(角)的生长规律,并分析了其氨基酸及矿物质含量,现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