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将乐县金溪建电站前的1953~1978年、建电站后的1990~2009年雨水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的将乐县(1953~1978年)无论雨水大小,每年都有洪水超过警戒水位,年最大洪水发生时间在4~7月;1953~1978年有16年的当年最大洪峰水位发生在当年最大日降雨量当日至第16日内,频率为61.5...  相似文献   
2.
严伟卿      刘冀      赵心睿      杨少康      舒章康    董晓华      刘艳丽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121-126
[目的]探究金溪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对于水库运行调度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方法]基于1982—2015年流域气象水文数据以及植被NDVI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滑动T突变检验法分析径流变化特征,进一步采用Budyko水热耦合平衡方程计算各影响因子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金溪流域年径流深、降雨量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3.89 mm/a, 8.43 mm/a。潜在蒸散发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1.17 mm/a。通过突变检验可将金溪流域径流序列分为基准期1982—2002年和变化期2003—2015年。金溪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表明: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123.55%,潜在蒸散发的贡献率为33.83%,降雨贡献率为-57.38%,流域下垫面变化主要源于植被情况显著改善,其中NDVI在基准期上升速率为0.005/10 a,在变化期上升速率为0.024/10 a。[结论]导致金溪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源于植被情况的显著改善,金溪流域径流变化的归因分析为金溪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金溪是江西早熟梨生产重点县,全县蜜梨面积达2666.7hm2,总产量超40000t。金溪早熟梨大多是种植在红壤山地,而红壤山地有机质含量低、酸度大、有效养分贫乏是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金正若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78-180,182
通过对江西省金溪县象山公园现状的分析,研究了象山公园规划设计目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对公园各景区的综合布局、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配植设计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象山公园的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金溪梨树发展很快,1997年全县梨树面积1667hm2,占果树面积的696%;梨产量300万kg,占果品总产的679%。梨已成为金溪果业的大宗水果,成为全县千多户果树专业户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是,金溪梨树自1993年投产以来,常发生减产现象。1 减产特点11 减产现象普遍,减产幅度大1989年金溪发展梨树80hm2,1993年获得产量739万kg,按投产面积平均每6667m2产量7495kg。1993~1998年间,丰产2年,歉收4年。1994年梨树发展到649hm2,而当年梨总产…  相似文献   
6.
"农民水稻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是由省植保植检站倡导、政府部门宣传引导,王华平等10名种粮能人牵头,农户自愿参与,县、乡植保人员指导的一种农民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7.
近五年来,金溪县建成以专业户为主、机关单位和乡、村联合或独立开发为辅的梨树生产基地1667hm2。1997年,投产梨园400hm2,总产300万kg。虽然金溪梨树生产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培植为支柱产业,必须妥善解决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梨果加工问题解决加工问题,建立龙头企业,是健康发展金溪梨树生产的重要保证。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多数梨品种,特别是早、中熟品种鲜果贮运性差。一旦鲜销困难,要么就得控制规模,这样就难以形成支柱产业;要么就得通过对梨果的系列加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从而使梨成为金溪农业的支柱…  相似文献   
8.
金溪云林茶     
云林茶是金溪县农业局经作站,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掘恢复的传统名茶.该茶产于江西省金溪县对桥、何源、黄通三乡方圆数十里的高山上.这里地处武夷山余脉,与道教圣地龙虎山相邻,峻岭连绵,群峰起伏,竹木苍翠,云雾缭绕,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茶园分布于这里的险峰峻岭之间.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太傅朱志韩把家乡所产的云林茶献给乾隆皇帝品尝,乾隆饮后,顿觉齿颊留芳,十分喜爱,倍加赞赏.从此,云林茶被列为贡品.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肥绿康微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绿康微在水稻生产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绿康微施用次数的增加,其促进水稻生长的效果也愈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14日,我所离休干部、著名茶文化专家谢金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贵州花溪与世长辞,享年93岁。谢金溪同志,笔名慕修、金蕊英,男,1915年12月15日生,湖南湘乡人,1949年7月参加工作,1962年12月调入湖南省茶叶研究所,1985年12月离休。谢金溪同志为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北京野草诗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专门钻研中华民族文化领域中的茶文化。熟读《茶经》,通览苏轼、陆游、杨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