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四川泸州和宜宾选择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纸浆林开展笋目位置和年龄的调控出笋试验,分析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相对生长率和竹材产量后得出:(1)合理的"抹目"、"疏芽"可以提高成竹率、增加新竹相对生长率和竹材产量,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在同时抹除3目、4目时效果最好,从不抹目到抹除3目、4目的增产幅度分别达31.04%、25.59%和37.87%;(2)在保证笋目出笋成竹能力和养分供给下,母竹数的减少和年龄结构的调小不会减小丛生竹纸浆林产量,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在保留所有1年生母竹和25%的2年生母竹,撑绿竹在保留所有1年生母竹和50%的2年生母竹时产量最高.综合分析认为:对笋目位置和年龄的调控出笋技术可为丛生竹纸浆林生产经营提供新的经营思路.  相似文献   
2.
丛生竹秆基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西南地区人工栽培的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着生于秆基两侧的4对大型芽(又叫笋目、芽眼、芽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计算各年龄母竹和各笋目位置的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相对生长率。结果表明:随着母竹年龄的增加,出笋成竹能力明显下降,1年生母竹出笋成竹能力最强,2年生母竹迅速下降,3年生母竹基本丧失繁殖能力;各笋目的出笋成竹能力为2目>头目>3目>4目,3目、4目显著低于头目、2目。综合分析母竹年龄和笋目位置表明:1年生母竹的头目、2目萌发力最强,是留笋长竹的最佳笋芽。通过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3个竹种的出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出笋数少但成竹率高,中后期出笋数增加,但成竹率却明显下降;笋目萌发年龄和出笋时间与笋目位置有关,分布在秆基中下部的头目、2目萌发年龄较早,在出笋期的出笋时间也较早,而位于秆基中上部的3目、4目萌发年龄较迟,出笋时间也较晚。根据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特性,从抚育、间伐和水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调控林分出笋的经营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绿竹出笋规律与散生状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和完善丛生竹散生状丰产栽培的技术理论,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不同笋目和二水笋的出笋规律及其在散生状栽培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竹竹株秆基两侧各笋目(由下及上分别为头目、二目、三目和尾目)出笋顺序依次为二目、三目、尾目和头目。竹笋产量以三目最高,达247.60 g·m-2;二目和头目次之,分别为239.30和222.40 g·m-2;尾目最低,仅70.60 g·m-2。各笋目所发笋至母竹距离分别为24.32 cm(头目),19.48 cm(二目),三目13.06 cm(三目)和8.44 cm(尾目)。各目成竹胸径:头目、二目>母竹,三目与母竹差异不明显,尾目<母竹。绿竹散生状栽培中适宜选择留养秆基中下部笋目成竹,因尾目发笋质量差,产量低,距母竹近,成竹胸径小,培育中可采用有意识抹芽,以减少营养消耗,促进其他笋芽萌发。二水笋至母竹距离明显大于一水笋,且其成竹(仅指单母竹二水笋成竹)胸径与母竹差异不明显,在散生状栽培中的应用潜力很大。表5参10  相似文献   
4.
麻竹笋用林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年的定位观测和调查结果表明,麻竹母竹粗细对秆基笋目萌动率和新竹(1—3年生)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增值趋势则明显下降。加强萌动前的管理措施,可望大幅度提高笋竹产量。选择适宜各生态区的优良竹种,也是提高笋用竹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良种要有良法,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竹种及其品种类型的立地环境,加强经营管理水平,才能获得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