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笔者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北方依山而建的卧佛寺以及南方位于城市中的寒山寺。笔者通过对寺庙内植物种类的调查以及对植物群落的分析、对各种类植物进行文献上的查阅寻求其在佛教文化中的寓意两个方面着手,从而总结出南北方、城市及倚山的寺庙园林在植物种类及运用方式上的大致区别。也从寺院的布局方式以及结构分析二者对宗教禅意的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2.
麦子 《草原》2016,(4):112
正~~  相似文献   
3.
禅意豆浆     
在周末,自己泡些黄豆,细细研磨制成豆浆,然后手捧一杯浓酽的豆浆,在豆香里品酩时光,是件很惬意的事。  相似文献   
4.
茶中有禅意     
正提到禅,笔者眼前就闪现出人在树下或草木间打坐静思的画面。这种"人在草木间"的意向,正暗合了汉字"茶"的构字法。这种形象的构字法,是对抽象而奥妙的"禅"最通俗易懂的注解。茶实现了人与草木最原始的交流,禅则实现了人与外界最和谐的交融。殊途同归,茶和禅都为人类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找到了一条捷径,也说明茶和禅之间的确有着一种浓稠得剪不断、化不开的千丝万缕的情结。茶隐含"放下"的意味--人生的旅途中难免劳累,这个时候不妨驻足,放下手中的工作,泡上一壶好茶,小憩片刻,品味一下难得的悠闲滋味,这种状态正好暗合了禅意中有"放下自在随缘"的说法。国人历来把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并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  相似文献   
5.
吴华群 《福建茶叶》2023,(6):99-102
禅的理趣与茶的品性在历经漫长的浸润和嬗变之后,最终形成了“茶禅一味”的文化现象,茶席设计中的禅意表达日渐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视觉设计”的角度,通过跨界融合的研究方式,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厘清了茶席设计、禅意和视觉元素等与主题相关概念和影响因素,探析了茶席设计中禅意表达的“禅化”创意,重点阐述了形、色、质、光、境等视觉元素在茶席设计中禅意表达及其综合运用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遇水是缘     
正喝新茶,最好选个好天气。茶壶茶杯就用那玻璃的,边泡,边饮,边欣赏风景。于是,春水二分,春色三分,这样碧绿的开头,引伸出另外五分清香的情怀。四月里,投几片新茶于茶壶,先向壶中冲入少量热水,同时用手握壶耳轻轻摇动,等茶叶充分舒展开,再冲水至七分满。短短几秒内,就已飘出淡淡清香,闭目深嗅,是一种禅意的芬芳。总觉得,茶叶其实就是清雅含香的花朵,只不过它们那种细淡的酝酿发生在很久的从前,而绽放却是在沧桑之后。就象现在,遇了水,不是春,春却分明在壶中,它们重新徐徐生长,变得新鲜而饱满,在寂寂里生出  相似文献   
7.
禅意与共生     
日本的传统哲学和传统建筑中包含着深厚的共生理念和“禅”的哲学。二战以后,日本当代建筑师在融合了传统哲学和近现代西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拓展和表现了这种共生和禅意的生态思想,在当今建筑领域树立了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结合笔者对中国美术学院的认识,探讨禅意和共生理论。  相似文献   
8.
热闹满秋山     
正说起秋天的山,大都禅意十足,韦应物叶飘坠的空山,王维新雨后的空山,张耒身欲老的空山……都仿佛瘦、漏、透的太湖石,逃不脱一个"空"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的秋山是神采飞扬的,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的秋山是大气磅礴的;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孟浩然的秋山是悠然自得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山还是那  相似文献   
9.
赏石求是     
  相似文献   
10.
黄顺 《中国园艺文摘》2015,(2):132-133,168
从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髓入手,针对当前城市频发的雾霾天气,倡导自然、朴实、健康的禅宗设计理念,解读禅意园林的设计内涵和空间营造手法,并结合苏州新博物馆主庭院营造的成功做法,进一步论证其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