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1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澜沧江、金沙江云南德钦段形成了独特的干暖河谷区自然环境,分析了其特点、成因。探讨了其生态建设的思路应是尊重自然规律、发扬优秀民风习俗、引进实用技术、发展非公林业。  相似文献   
2.
4000万年前,一次强烈地壳运动,引发了地球演化史上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造就了举世罕见的“三江并流”的自然奇观。千百年来,江水野性十足,急流夹杂沙石,咆哮着翻山越岭。在征服自然过程中,一座座大坝和电站的兴起,让桀骜不驯的湍湍急流变成收放自如的人工水渠。如今,人们正在通过这种方式,改造,破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三江中的怒江作为中国仅存的两条未被开发的生态河流之一也未能幸免。一年前,有关部门通过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决定在怒江上修建13级梯级电站。尽管这种努力遭到外界的质疑.反对,乃至于中央都发出了“慎重”的声音后,暂时停滞了,但是自然河流的命运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4.
生日茶宴     
"轻濯尘根心地润,餐中寻道寿长生.谁能识得杯中趣,寿齐南山不老松."诗中赞美的就是滇西澜沧江畔凤庆县的生日茶宴. 在别的地方过生日,都是要高朋满座、花天酒地,把"寿星"视为上帝、捧为上座,点蜡烛、吃蛋糕、作寿辞,醉生梦死不知归处.而在世界著名"滇红之乡"凤庆,过生日却是煮茶饭、做茶肴、品茶饮,以茶独有的气质熏陶着凤庆人纤尘不染的品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计量地理学理论和ArcGIS技术平台,利用澜沧江云南段区域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等为指标,对土地生态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土地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关性,预测未来15年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30年间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生态风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的变化幅度均表现最为剧烈;澜沧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生态风险分布具有区域性,表现为上游、下游为中低生态风险区,中游为较高生态风险区;未来15年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生态风险有向更高等级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澜沧江源区水生态现状与变化趋势,在干流囊谦段布置多昌、扎曲大桥及香达3个监测点,支流选择子曲的下拉秀、尕麻和野吉尼玛3个监测点,共计6个监测点位,于2016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澜沧江源区干流及其支流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三江源区水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记录浮游植物7门、47种,其中硅藻(21种)和绿藻(14种)为主要成分,分别占总种类数的45%和30%;时空差异明显,夏季较秋季种类丰富,支流较干流种类丰富;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其中针杆藻(Synedra sp.)为两季度绝对优势种;(2)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密度为5.4×10~4~230×10~4个/L,平均密度为79×10~4个/L,硅藻贡献最大;时空差异明显,秋季高于夏季,支流高于干流;(3)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夏季为2.32,秋季为2.72,Pielou均匀度指数(J)夏季为0.73,秋季为0.70。研究显示,澜沧江源区水质介于极贫营养至中营养之间,处于轻度污染至无污染状态,水生态状况整体优良。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中国华南6水系及澜沧江(云南勐腊)-湄公河流域(柬埔寨洞里萨湖)的125尾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线粒体部分ND2基因1 010 bp序列,分析发现39个变异位点和12个单倍型,总遗传多样性较低(h=0.369,π=0.003 8),推测可能经历过严重的瓶颈效应;中国攀鲈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低(h=0.282,π=0.000 4),处于边缘区的中国攀鲈群体是造成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单倍型网络图中柬埔寨和中国攀鲈各自聚类,具有明显地理结构和谱系结构,推测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导致基因交流受阻所致。核苷酸错配图和中性检验表明中国群体经历过种群扩张,时间约为(5.94~4.13)万年前。华南水系群体间基因交流通畅,不存在明显分化;但与云南澜沧江群体间分化大而显著(FST=0.775,P0.01),AMOVA分析显示变异主要来自组群间(77.41%),推测二者分化时间约为(4.0~2.8)万年前,云南群体受末次冰期的影响,基因交流受阻而出现分化。中国群体和柬埔寨群体可作为2个管理单位进行保护;就中国群体而言,韩江水系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建议优先保护;澜沧江与华南水系间群体分化显著且遗传多样性极低,建议对澜沧江水系群体进行保护,以避免种质资源灭绝。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囊谦段夏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11年夏季(6月)和秋季(9月)对澜沧江囊谦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澜沧江囊谦段浮游植物共计4门、57种(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33种(属),占总种类数的57.9%;其次是绿藻门,为13种(属),占22.8%,蓝藻门10种(属),占17.5%,甲藻门仅检到1种,占1.8%。夏秋两季澜沧江囊谦段均以喜低温的硅藻为主,绿藻、蓝藻种类秋季多于夏季,甲藻仅在夏季出现。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75.0%,种类有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异极藻(Gomphonem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席藻(Phormidium sp.)。浮游植物数量为13.26×104~375.59×104个/L,平均数量99.36×104个/L;生物量为0.0445~1.9972mg/L,平均0.4915mg/L。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均以硅藻最高,分别占总数量的61.2%和总生物量的71.3%。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高,均值分别为2.24、0.48;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比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体现了贫营养型河流的特征,水域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现状,于2017-2019年对澜沧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和评价了鱼类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结果显示,澜沧江西藏段现有鱼类2目5科(亚科)13种,其中土著鱼类9种,外来鱼类4种;摄食生态类型包括杂食性(占比92.3%)和肉食性(占比7.7%)2种;栖息类型包括3...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上游森林珍稀草本植物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20 0 2年和 2 0 0 3年 7— 8月 ,笔者采用常规调查方法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澜沧江上游物种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不同群落类型和海拔高度作为资源位 ,分别以物种重要值和个体多度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 ,对澜沧江上游桃儿七、星叶草和角盘兰及选取的几种对照草本植物进行生态位的计测和分析 .结果表明 :桃儿七、星叶草、角盘兰生态位宽度值小 ,充分显示了它们的稀有性 ,在该地区应优先保护 .桃儿七种群在海拔 36 0 0~ 36 5 0m分布最多 ,并且种群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少 ;星叶草种群在海拔 36 5 0~ 375 0m分布最多 ,但种群数量不随海拔高度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 .草本植物物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大于 0 5的占 5 0 % ,桃儿七、星叶草、角盘兰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 ,说明它们在该地区的生态位相似程度大 .草本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 ,大于 0 0 1的占 2 1 4 3% .桃儿七、星叶草、角盘兰之间生态位重叠程度小 ,它们分布的群落类型相似程度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