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法油罐计量系统的应用与检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油库自动化计量系统五花八门,但能否真正、可靠地实现油库各项计量管理功能,能否满足油库计量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经过实践验证。现介绍一种油库采用的一套混合法计量系统的构成、运作及其检定。结果表明,该系统计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强,能够大幅度提高油库的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混合法测定颗粒饲料比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热特性参数是饲料加工过程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参数。为了解决目前颗粒饲料热物性参数研究缺乏的问题,该文以6种典型的颗粒饲料为对象,利用混合法对其比热做了初步的测定研究,得出了颗粒饲料比热关于含水率和温度的二元数学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将为饲料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加肋板的特性,运用离散和有限元的思想,提出了梁板混合法的概念,即将加肋板离散为梁单元和板壳单元,将肋板划在边界上,使得肋板转换为成梁对板的作用,并借助于有限元等方法求解了其频率和振型。实际应用表明,用梁板混合法对加肋板体系进行动力特性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主效抽穗期QTL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日本晴/明恢63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筛选到1个抽穗期分离家系BC3F2,调查该家系327个单株,发现单株抽穗期呈明显双峰分布,晚抽穗和早抽穗单株比例符合3∶1的分离比,表明抽穗期受1个主效QTL qHd-3控制.利用极端集团混合法筛选到标记RM416在2个DNA混合池中有多态性,单因子方差分析证明了标记RM416和qHd-3连锁.在引物RM416附近20 cM继续筛选多态性标记,对BC3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构建局部连锁图.通过QTL分析,qHd-3被定位在IDL01-RM5995,与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3 cM 和1.5 cM,它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62.9%.在同一区间内还检测到控制每穗颖花数微效QTL qSpp-3和分蘖数微效QTL qTn-3.  相似文献   
5.
根据作者长期从事小麦育种的实践和经验,比较和分析了目前我国小麦育种工作中对小麦杂种后代的两种处理方法即系谱法和混合选择法的区别、各自的优缺点。为了进一步提高选择效率,提出了对两种选择方法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庄志鹏 《绿色科技》2012,(5):184-185
指出了SNCR+SCR混合烟气脱硝技术是把SNCR工艺的还原剂喷入炉膛技术同SCR工艺利用逃逸氨进行催化反应的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脱除NOX,是把SNCR工艺的低费用特点同SCR工艺的高效率及低的氨逃逸率进行有效结合。试验表明:SNCR工艺在脱除部分NOX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催化法脱硝提供所需要的氨,SNCR体系可向SCR催化剂提供充足的氨。  相似文献   
7.
基于混合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用于群桩沉降非线性计算的近似混合法。近似混合法通过构造单桩沉降荷载曲线的插值函数以及采用相互作用系数考虑群桩之间的弹性影响,避免了因各桩离散成许多单元而导致土体柔度矩阵[δs]集成的费时,从而可进行多桩数群桩的非线性计算而不受微机内存和运算速度的限制。算例证明,本法与混合法的计算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8.
根据作者长期从事小麦育种的实践和经验,比较和分析了目前我国小麦育种工作中对小麦杂种后代的两种处理方法即系谱法和混合选择法的区别、各自的优缺点。为了进一步提高选择效率,提出了对两种选择方法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冬季天气寒冷.养猪的农户常给猪在舍内铺些麦秸、稻草、山草、玉米叶等物.作为猪的褥草,以便保温。但是,如果铺的褥草长期不晾晒,加上猪尿窝子.褥草就会潮湿.有时甚至结冰、这样不但起不到保温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舍内的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极为不利。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现介绍一种给猪垫褥草的好方法——草沙混合法.  相似文献   
10.
二甲亚砜和丙酮混合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法是测定叶绿素含量的一种方法,是在Arnon的丙酮法和Hiscox等的DMSO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可称之为二甲亚砜和丙酮混合法,简称混合法。该法的吸收光谱与Arnon法完全一致,峰值均位于662mm和430mm,故计算公式仍采用Arnon公式。混合法测得的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总量以及a/b比值均与Arnon法基本接近,无显著差异。该法具有测定准确,提取速度快,适于大批量样品测定和提高工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