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昌吉州波斑鸨分布与数量考察初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报道了波斑鸨(Otisundulata=Undulataundulata)在新疆昌吉州境内的分布和种群数量。昌吉州为我国波斑鸨的主要繁殖地,繁殖区由三片不连续的地区组成,总面积约13400km2,界于E88°30’-91°15’,N43°57’-45°之间。据12条样带统计结果,平均栖息密度为0.032±0.0082只/km2,种群数量为428.8±100.88只,即319—539只。  相似文献   
2.
<正>鸟类的迁徙路线和迁飞区都是大尺度的地理概念,它包括鸟类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来迁徙所经过的宽阔廊道,由一个或多个迁徙停歇地"驿站"将鸟类的繁殖地和越冬地联系在一起。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全球可分为3个主要的候鸟迁飞区,即亚太候鸟迁飞区、非洲-欧亚大陆候鸟迁飞区及南北美洲候鸟迁飞区。这些迁飞区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迁徙路线。不同迁徙路线上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且路线之间会发生很大的重叠,因此,迁徙  相似文献   
3.
《新疆林业》2012,(2):2-F0002
中国的鸟类近1200种,是世界上拥有鸟类最多的国家。新疆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共有400多种野生鸟类,占全国鸟类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包括白鹤、波斑鸨、黑鹳、黑颈鹤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研究员主编的《新疆鸟类分布名录》中共收录了鸟类453种,  相似文献   
4.
波斑鸨的生态生物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斑鸨是生存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一种中型鸨科鸟类,全世界共3个亚种,被IUCN列为易危种。近几十年来,由于工农业用地的扩大和过度放牧造成的栖息地退化和丧失,以及狩猎等因素导致波斑鸨野外种群数量锐减。为有效保护这一物种,有关学者在波斑鸨的生物生态学领域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从地理分布与种群数量、栖息地选择、采食习性、活动模式与节律、行为、巢域、繁殖生物学、迁徙、致危原因和保护与恢复生态学10个方面,对波斑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繁殖栖息地的植被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8至2000年,作者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繁殖栖息地作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由木本猪毛菜(Salsola arbuscula)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组成的多块状灌丛随机地散布在视野开阔的假木贼(Anabasis salsa)-蒿(Artemisia sp.)群落中为栖息地景观。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波斑鸨的巢址和炫耀点都位于植被高度、盖度、密度较低,视野开阔的假木贼-蒿群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秋季种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木垒繁殖区波斑鸨秋季迁飞前种群动态的研究发现 ,秋季波斑鸨有集群现象 ,多以家族或成体与亚成体组成小群 ,数个小群集合形成大的迁飞群。秋季波斑鸨的警觉性非常高 ,距观察者 30 0 - 10 0 0m甚至更远 ,即惊飞。与夏季分布区相比 ,秋季波斑鸨分布区向西南移动约14km至E90°36’。  相似文献   
7.
波斑鸨雏鸟生长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木垒县境内波斑鸨 (Chlamydotisundulatamacqueenii) 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在雏鸟初生的第一个月内 ,体重和外部器官生长迅速 ,生长速度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减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体重的增长保证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供给和热调节机能的发育 ,较其它外部器官更重要。在外部器官的生长发育中 ,跗 止口庶和翅的发育要优先于头骨和尾的发育 ,这与波斑鸨是早成鸟及其营地栖生生活的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河北林业》2005,(2):15-16
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6种):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虎头海雕、白尾海雕、玉带海雕、胡兀鹫、细嘴松鸡、褐马鸡、白头鹤、丹顶鹤、白鹤、大鸨、波斑鸨  相似文献   
9.
1997年至 2 0 0 0年 ,作者等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木垒县境内开展了波斑鸨 (Chlamydotisundulata)的生态学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栖息地 ,种群数量和密度 ,巢与卵 ,筑巢成功率和孵化率 ,食性 ,迁徙。研究结果表明 ,波斑鸨多在植被盖度 ,高度和草本植物丰富度较低的地带繁殖栖息 ;研究区内约有成年波斑鸨 2 5 1- 2 93只 ,平均密度为 0 .0 838只 /km2 ;从 1998年至 2 0 0 0年 ,平均巢卵数分别为 :3.9± 0 .8,3.7± 0 .9和 3.0± 0 .9。孵化成功率为 0 .83~ 1。营巢成功率为 0 .2 5~ 0 .775 ;波斑鸨以多种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其中猪毛菜 (Salsolaarbuscula)是一类重要的食物 ;波斑鸨多在 9月中至 10月中开始秋季迁飞 ,平均迁徙天数为 2 4± 17天 ,飞越 34 0 0 - 470 0km ,在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越冬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秋季种群动态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木垒繁殖区波斑鸨秋季迁飞前种群动态的研究发现,秋季波斑鸨有集群现象,多以家族或成体与亚成体组成小群,数个小群集合形成大的迁飞群.秋季波斑鸨的警觉性非常高,距观察者300-1000m甚至更远,即惊飞.与夏季分布区相比,秋季波斑鸨分布区向西南移动约14km至E9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