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4篇
综合类   6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分布广泛,生长状况良好,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介绍了保护区常见的几种植被类型及主要分布区域,为保护区油松资源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主要造林树种,其花粉资源十分丰富。承德市范围内就有人工油松林22万hm^2,且多为中幼龄林,花粉总储量近2000t,易于人工采集。油松花粉广泛应用于保健品行列,现市场价格在每吨3万元左右,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和元宝枫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及时空变化是制定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对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华北土石山区不同密度油松和元宝枫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地类型的土壤密度、pH值以及全氮、速效钾、有机碳的质量分数等参数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土壤有机碳密度、储量及垂直分布特征,探讨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元宝枫林的平均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有机碳密度均大于油松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有机碳密度在土壤表层(0 ~ 10 cm)为最高值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表现为2种林分密度下的元宝枫林无显著差异,而有机碳密度则表现为高密度元宝枫林>低密度元宝枫林;在油松林中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有机碳密度均表现为中密度油松林>高密度油松林和低密度油松林.油松林和元宝枫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而全氮、速效钾与其呈显著正相关,油松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H值呈显著相关,而元宝枫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H值不相关.综上所述,华北土石山区元宝枫林较油松林具有更大的固碳潜力,而且土壤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及有机碳密度受树种和林分密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林和人工油松林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人工林乔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养分元素含量N最高,P最低,凋落物层养分含量总计约占整个林下层养分含量的26.69%~37.36%;(2)黄土丘陵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为3 238.548 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分别72.24%,12.31%,8.70%和6.74%,说明该地区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乔木层树种单一;(3)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256.825,110.328,146.497 kg/(hm2.a),年归还量占年吸收量的42.96%,凋落物的回归量不到吸收量的1/2。(4)循环系数为0.364~0.398,循环速率依次为PMgKCaN。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不同处理人工油松林地水土流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客观评价人工油松林不同层次水土保持功能,利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人工油松林地的水土流失量。结果表明,与原状油松林相比,林地去掉枯枝落叶层、采伐上层林木保存草灌和枯枝落叶层、采伐林木开垦为农地的地表径流量分别增加了3.6,2.7和5.5倍;土壤侵蚀量分别增加了15.4,8.4和949.9倍。降水特征值与径流量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病原菌防治害虫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2003年4月从山西省灵丘县下关林区油松林内采集的越冬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iu幼虫的僵虫尸,经实验室分离、培养和鉴定后得到的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菌株,用2×108孢子/mL、2×107孢子/mL和2×106孢子/mL3种浓度的孢子液对靖远松叶蜂DiprionjingyuanensisXiaoetZhang幼虫分别进行室内和林间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感染4龄幼虫校正致死率分别为83.37%、78.82%、62.05%,LT50分别为5.794d、6.237d、7.603d;感染5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8.23%、59.1%、45.79%,LT50分别为7.244d、8.414d、12.274d;林间感染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26%、54.21%、38.23%,LT50分别为16.788d、19.187d、30.2d。结果表明靖远松叶蜂幼虫校正死亡率与白僵菌孢子液浓度呈正相关,与LT50呈负相关,与龄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黑里河天然油松林的群落结构、类型、生长状况、更新演替等进行初步分析,为油松天然林的深入研究和自然保护区的合理经营及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方法,建立标准人工径流小区,观测了3种处理人工油松林地及对照农地的径流量和产沙量。结果表明:(1)农地14 a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自然油松林、采伐上层乔木林地、去枯落物地的908、97、58倍;(2)农地14 a平均含沙量分别为自然油松林地、去枯落物地和采伐上层乔木林地的81、35和46倍;(3)自然油松林和采伐上层乔木林地年产流量分别为农地的13.7%和12.2%;(4)综合分析对于不同类型、农地的径流与降雨量、含沙量与降雨强度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侵蚀量与各降雨因子的相关性与含沙量的相似。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区不同密度人工油松林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密度的人工油松林为对象,通过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其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及年际动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1-4月仅占当年降水量的3.2%~17.0%,表现出春旱严重;(2)林地土壤含水量随降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并表现出1-2个月的滞后期,旱季不同密度的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雨季及生长季末差异明显,0~3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小密度林地显著高于中密度和大密度林地(P<0.05)。(3)3种不同密度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具有相似规律,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低(P<0.05)。  相似文献   
10.
利用豫西栾川和西峡2县的102块样地野外调查资料,选取9个分别代表地表可燃物、地形、环境的指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对油松纯林地表细小可燃物负荷量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龄级、坡度和郁闭度相关性极其显著;其随着坡度增大而减小,随着龄级、郁闭度增大整体呈现线性增加趋势,但上层可燃物负荷量在第Ⅳ龄级时稍有减少后再增加.30 a左右的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最大.最终建立的上层可燃物负荷量预测模型为:M1=793.533+7.774X1-17.863X3,下层可燃物负荷量预测模型为:M2=1082.972+13.514X1+902.509X2-34.197X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