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福建三明格氏栲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在0.3公顷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三明小湖地区格氏栲群落的植物区系成份、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10种,隶属于42科68属,其中单种属占67.6%,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87.3%.乔木种群的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在垂直空间上常可分为三个亚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  相似文献   
2.
格氏栲天然林主要种群直径分布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应用 5种概率分布律对格氏栲林 8个主要树木种群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 ,比较不同类型的拟合效果 ,探索各种群直径分布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β分布函数较好表达格氏栲林主要树木种群的直径分布结构 ,拟合效果最好 ,正态分布函数次之 ;不同群落类型的格氏栲种群直径分布均符合β分布 ,偏度大部分呈正偏 ,峰度均为负 ,表明优势种格氏栲种群直径分布范围较大、中径材占多数 .同时格氏栲种群直径 β分布参数与林分平均胸径等特征因子存在显著关系 .其研究对格氏栲林的合理经营及森林调查 ,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格氏栲种群个体年龄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格氏栲解析木资料,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格氏栲种群个体年龄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年龄神经网络模型精度达90.61% ,并利用该模型对格氏栲的生长过程进行模拟,从而为格氏栲种群的动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土壤种子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繁荣  阙德海 《林业科技》1998,23(1):12-13,16
通过调查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格氏栲优势林分中土壤种子库的种子组成和地上植组成,发现在乔木层中,其相似性很小,格氏栲优势林内格氏栲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出现的驻为5%。  相似文献   
5.
郑成才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3):101-104,112
研究表明 ,天然格氏栲林下土壤的质地大都为重壤土至轻粘土 ,其土壤的全氮、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都明显高于其他林分的土壤。天然格氏栲林下土壤进入红壤土壤成土过程的最高阶段 ,形成具有较高肥力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对伴生种杉木种子萌发与胚根生长的影响,旨在阐明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机制问题。方法以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为化感物质来源,伴生种杉木种子为受试种子,分析未分解层(枝、叶、皮、壳)、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在低质量浓度时对杉木种子发芽率为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时为促进或较弱的抑制作用,各质量浓度作用下对发芽势与发芽指数均呈抑制;半分解层与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抑制杉木种子萌发,且在低质量浓度(1∶50、1∶100)时抑制作用更强。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胚根生长影响呈“低促高抑”的双重质量浓度效应,高质量浓度时为显著抑制(P < 0.05),其中1∶100质量浓度凋落物叶浸提液在作用第18天时,胚根长度较对照组增加14.3%,显著促进作用杉木胚根生长(P < 0.05);半分解层各质量浓度浸提液均促进杉木胚根生长,但不显著;全分解层浸提液在1∶5、1∶10和1∶50质量浓度时对杉木胚根生长呈促进作用,1∶30质量浓度时显著抑制(P < 0.05)。结论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低质量浓度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总体呈促进或轻微的抑制作用,对胚根生长为促进作用,即促进了杉木更新,使林内种间竞争加剧,间接导致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   相似文献   
7.
天然格氏栲林皆伐火烧后栽建柏林区系组成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对福建天然格氏栲林皆伐火烧人工栽培32年生建柏林和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天然格氏栲进行植物区系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建柏人工林和天然格氏林共有科、属、种分别占建柏林总科数86%、总属数86%、总种数93%;属的分布型分析,建柏人工林和天然格氏栲林都以热带成分为主,但建柏人工林热带成分略高于格氏栲天然林;种的分布型分析,建柏人工林和天然格氏栲林都与广东、广东同类型区系共有种的百分比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前人都是采用样方方法对格氏栲种群数量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而格局分布有可能受样方大小的影响,且分析过程中没有涉及聚块间密度差的问题,因而无法掌握种群的聚块大小差别及聚块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本研究采用无样方距离法,测定不同生境的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分析格氏栲种群格局的强度和纹理.强度以聚块和间隙的密度差来定义,纹理则是体现聚块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与诸聚块间的分离程度.测定结果表明,格氏栲种群格局强度从高到低排列次序为:木姜子>蚊母树>冬青>茜草树>格氏栲>米槠>虎皮楠>木荷;格局纹理从粗到细的顺序是:木荷=木姜子>茜草树>格氏栲=冬青>米槠>蚊母树>虎皮楠.这一测定结果与作者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相同样地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的结果基本相符.因此,格氏栲空间格局类型及分布与格氏栲生物学特性及生境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格氏栲群落生态学研究Ⅱ.格氏栲林主要种群的竞争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研究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格氏栲林的共优种群(格氏栲、木荷)的竞争.用 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以优势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为其容纳量,结果表明:平衡时,格氏栲、木荷相对优势度分别为94.36%、5.64%,即格氏栲林仍将由格氏栲、木荷两种种群共优组成,格氏栲种群支配整个群落.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和权重的确定,计算出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76,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较好,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