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通报》2015,(4):781-788
采用线性规划模型,设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目标函数,在土地面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设置约束条件,对曹妃甸新区目标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研究,并将其结果作为CA-ANN模型约束条件,模拟曹妃甸新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研究结果:(1)曹妃甸新区优化后,沿海滩涂和盐田减少较为明显,耕地略有所减,建设用地、港口码头和林地呈现增加趋势;优化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有所增加。(2)运用CA-ANN模型进行空间结构优化。模拟结果在空间布局以及其他规划的衔接上较为合理,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基于线性规划的CA-ANN模型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方法较为合理,拓展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曹妃甸港口建设和南堡油田开发在为滦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的同时.也给全县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掌握该影响的确切数据.全面了解全县渔业资源状况,滦南县水产服务中心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从相关科室抽调6名技术骨干,从2006年底开始.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对全县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及曹妃甸建设和南堡油田开发对我县渔业影响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3.
2007年8月26日,我县一艘渔船在曹妃甸海域遇险,在县水产服务中心和有关海事部门的奋力救助下,遇险渔船被成功救回到曹妃甸码头,5名遇险渔民全部安全获救,为渔民挽回经济损失30多万元。8月28日,遇险渔民李希选等人专程来到水产服务中心,送来两面写有“海上救难,扶贫济困”的锦旗,表达了他们真诚的谢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曹妃甸吹沙造地原土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利用黄蕦、毒蕦、柽柳等植物在原土上进行绿化,通过地表覆盖,减少土壤蒸发量,含蓄水源,减少风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改变土壤性状,与目前的直接客土绿化模式相比降低了造价,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5.
曹妃甸工业区工厂绿化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妃甸地处唐山南部的渤海湾西岸,位于天津港和京唐港之间,因“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所以为临港产业布局和城市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足够的用地。规划为以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等“四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一座生态、新型、现代的工业园区和滨海城市。一方面工业的发展给社会创造了无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也使环境极度恶化。工业环境的改善主要通过3个途径:一是合理的工业布局;二是采取工艺措施,治理三废;三是大力提倡绿化。恢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科技》2009,(13):F0003-F0003
为加快发展曹妃甸新区现代农业,服务唐山湾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2009年1月,经唐海县政府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友好协商,双方达成共识,在滨海农业研究所增挂“曹妃甸新区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牌子。双方就“中心”的研究方向与内容、科技服务等有关事项签署了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7.
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行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介绍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了曹妃甸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并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曹妃甸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出曹妃甸盐碱地绿化工程技术三大模式,分析了滨海盐碱地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盐碱地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全世界有1/3的土地是盐碱地,我国约有盐碱地3 000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1]。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优良耕地资源日益缩减,盐碱荒地将逐步演化为耕地资源和各类经济开发区、甚至是城市建设的立足地,盐碱地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盐碱地改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区域生态连接度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快速城市化过程使区域生态用地日益破碎,导致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威胁土地生态安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及规划进行生态连接度评价,并为土地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成为保障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该文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在生态功能区识别的基础上,采用生态连接度指数对曹妃甸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情景进行生态连接度评价,评价土地利用对区域土地生态功能联系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建议。结果表明:曹妃甸新区中等以上生态连接区域仅占曹妃甸新区的56.45%,且呈明显破碎化和孤岛化分布;在7 714.71 hm2规划新增城市用地中有2 027.25 hm2对区域生态连接度影响显著,这些区域应进行生态功能保护和提升。加强对区域重要生态用地的保护、利用现存生态资源对景观进行生态重建、强化建成区内部绿地网络建设是提高曹妃甸新区生态连接度水平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