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3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1971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26篇
  35篇
综合类   1945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60篇
园艺   509篇
植物保护   63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4篇
  1952年   6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斑啄木鸟及诱饵树防治桑天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两年对斑啄木鸟啄食桑天牛越冬幼虫的系统观察表明,在斑啄木鸟种群密度约为0.37 ̄0.55只/hm^2时,其平均啄食率可达24.71%,啄食高峰期在1月份。用栽植构树饵树诱杀桑天牛成虫的方法,两年后使试验林有虫株率下降了51.3 ̄84.8%,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光肩星天牛是许多树种毁灭性的蛀干害虫,而我们通过多年的调查,证实了廊坊杨抗光肩星天牛危害,又经试验和对树干进行观察,进一步分析了廊坊杨的抗光肩星天牛的特性及其抗虫机制。  相似文献   
5.
2003年林业病虫害发生总量继续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蛀食性等危害性病虫频繁发生,外来有害病虫威胁加大,如毁灭性国际检疫对象松材线虫病已在一些地区蔓延危害。针对林业病虫发生的趋势和特点,在防治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并以提高控灾减灾能力为中心,加强了森防检疫体系建设,重点推广光肩星天牛防治技术、美国白蛾防治技术,以及应用高效,低毒农药和防治新药械、新技术,从而有效地抑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2003年全国森林病虫鼠害发生总面积为878.5万公顷,防治面积574.2万公顷,占发生面积的65.36%。与2002年相比,发生面积增加了54.9万公顷,防治面积增加了17.7万公顷,森林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及灭火灵应用技术,在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等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黑星天牛是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采用 6种农药对板栗黑星天牛幼虫进行虫孔注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 ,40 %氧化乐果乳油 30 0~ 5 0 0倍液虫孔注药防治效果好 ,用药量每虫孔 6ml,防治效果达 97.6 %~ 10 0 %。  相似文献   
7.
明亮长脚金龟成虫及卵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亮长脚金龟Hoplia spectabilis Medvedev的研究记载很少,近几年在青海省海西州布哈河流域灌木林大面积发生.文章以当地采集的金龟子为标本,在解剖镜下观察虫体背、腹、触角、足及卵的形态特征,给予详细描述并提供相关照片.  相似文献   
8.
黄粉虫属于全变态类昆虫,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成虫、卵、幼虫、蛹4个阶段。成虫体长约15~20毫米,虫体为长椭圆形,体色初羽化时为乳白色,后逐渐变为黄白色、黄褐色、黑褐色,最后呈黑赤褐色即为性成熟期,开始进行交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是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勐腊并殖吸虫成虫体棘、口、腹吸盘.为鉴别其虫种提供资料。方法为直接从人工感染的猫体内解剖取出勐腊并殖吸虫成虫,用2.5%戊二醛和1%锇酸固定后,乙醇脱水,离子溅射仪镀金,JSM-82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云南西双版纳瑶瓦区阿括拿青(阿括拿青)虫体的体棘均为丛生型皮棘。新回宽寨老熊青(老熊青)虫体体棘在腹吸盘上方以单棘为主,偶见双棘。腹吸盘下方,为单双棘混合存在。结论认为从SEM形态观察发现勐腊两个不同点采集的勐腊并殖吸虫形态上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植物检疫》2004,18(B06):78-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