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8篇
  7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志科  王玉虎 《农技服务》2013,30(6):561-562
圩区晚稻茬小麦的低产原因主要是整地质量差、播种迟、出苗参差不齐、渍害重等,提出了提高整地质量、适期播种、打好"鼠洞"、开好三沟等小麦高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巢湖流域沿岸分布着很多圩区,人们在圩内进行各种农业活动,圩区营养盐的输出是造成巢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圩区农业非点源营养盐的输出特征,笔者通过在巢湖流域河网地区选择比较典型的圩区,于2014年水稻生长期进行了较系统的野外调查观测、取样和室内水质分析,探讨在自然降雨-径流的条件下圩区各类营养盐的浓度变化及输出特征。2014年稻季共进行了9次排水,排水量总计73.09 mm,径流系数为0.37,9次排水事件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浓度分别是3.42、0.22 mg/L,圩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水平。降雨-径流强度是影响营养盐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稻季生长期内TN和TP的输出量是0.28、0.017 kg/hm2,占稻季施肥总量的1.7%和0.16%。径流量是影响营养盐输出总量的关键因素,同时施肥量和施肥至排水事件的间隔天数也是是影响营养盐输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欧伟 《农村电工》2007,15(8):26-26
近年来,在国家农业政策调整、农电系统改制,生产关系调整之后,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农业生产用电的管理主体由行政村转变为乡镇供电所,旧的农电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供电企业的用电管理责任加大了,规范收取电费责任也加大了.由此,也必将面临着许多责任和义务.安徽省庐江县圩区主要分布在临近巢湖等东北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较差,易旱易涝,农业生产对电的依赖性大.因此,农业生产用电管理是该区域村民最关心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适宜地下水位及控制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流域的平原水网圩区渍害严重,遏制着冬小麦生产的发展。该文通过对大量的试验成果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寻求出了冬小麦产量与地下水位的相关关系,并给出了适宜的地下水位控制指标,为设计农田排水工程,合理调控地下水位,促进冬小麦高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混合圩区排涝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展加快,一些传统的农业圩区逐渐转型为半城区半农业的混合圩区,区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圩区排涝计算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减少受涝损失有着重要意义。以往排涝分析只着重于排涝模数,排涝动力的计算,很少考虑对排涝动力的配置计算。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河道平均洪水位与泵站排涝能力线性函数关系,并运用最优化法最终确定排涝动力的布局。以广东肇庆大旺经济开发区为例,在确定排涝模数和排涝动力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实现排涝动力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稻麦连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沿江白湖圩区的稻麦连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麦田土壤中杂草种子有 8科 14种 ,稻田土壤中杂草种子有 9科 17种 ,均主要分布在 0~ 10cm的土层内。小麦田土壤中总出草量为 1193 0株 /m2 ,主要是日本看麦娘 (Alopecurusae qualis)、草 (Beckmanniasyzigachne)和稻槎菜 (Lapsanaapognoides) ,出草量占总量的 5 9.2 6% ;水稻田土壤中总出草量为 985 5株 /m2 ,主要是稗草 (Echinochloacrusgalli)、节节菜 (Rotalaindica)、千金子 (Leptochloachinesis) ,出草量占总量的 5 1.0 3 %。上述杂草均是该区农田的主要杂草和当前防除的重点 ,其中日本看麦娘和稗草分别是麦田和稻田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芜湖市辖三县四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三县的低岗丘陵向圩区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多样,南部、西部为低山丘陵。由于历史的原因,芜湖人口稠密,城镇集中,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林业在市域经济发展中比重不大,1984年芜湖成为省辖市时,森林覆盖率仅14%。“十五”以来,芜湖市以林业项目为抓手  相似文献   
9.
在淮河流域的干、支流中上游沿岸圩区 ,分区除涝方法是排涝及时、缩短下游淹没时间 ,充分发挥除涝工程效益的方法。分区降涝互不窜排 ,运行简便 ,除低农业生产成本 ,减轻农民负担 ,达到减灾免灾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水直播稻田杂草综合治理关键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湖属沿江圩区,其水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规律为:杂草共127种,隶属37科,90属,占全国稻田杂草总数的98.45%;发生量大且危害严重的恶性杂草有稗草等6种,造成稻谷减产达16%~62%;主要杂草群落分3种类型共10种,其中多元群落占57.14%,是优势的危害群落。综合治理的关键性技术主要包括:(1)化学防除配套技术,有土壤处理与苗期施药两项配套技术,以防除禾本科及阔叶杂草2种除草剂复配使用或使用多元复合型混配剂,充分发挥了化学除草的效果。(2)以精细耕整、诱发灭草、适度深耕等耕作技术,中断杂草正常进行的侵染循环。(3)实行水旱轮作,配合使用化学药剂,可以收到最佳的除草效果。(4)强化田间管理,实行保健栽培,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危害,使水稻产量稳步增长,同时节约成本,生态效益明显。(5)将化学除草与农业除草技术配套,达到除草、增产、养地、节省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