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7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河流域—文明的摇篮敖汉兴隆洼古人类固定居住村屯—中华第一村的挖掘,使中国境内文明的发源时间表向前推进到了8000年前。在史学界,对于他的文化历史方面的意义,很多学者多有论述,但文明的诞生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今天看来荒凉的不毛之地呢?这个历史之谜不得不使我们对这个区  相似文献   
2.
现生鸟类大都有嗉囊,那么鸟类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嗉囊的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张福成,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馆长郑晓廷教授以及美国学者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研究结果称,在辽宁省出土的朝阳会鸟化石和高冠红山鸟化石中寻找到迄今最早的鸟类嗉  相似文献   
3.
山地农业与水土保持相关产业的地位和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全新世古水土流失与古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实践。借鉴第四纪环境学的研究手段,利用古人类活动区域周围的河流、湖泊沉积物及坡脚堆积物,可以获得古水土流失的信息:在一定条件下,沉积物中孢粉数量的减少或草本植被的相对增加、磁化率的增大、迁移能力较弱的元素及化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富集,或沉积物分选差、粒度增大等,都可能指示着古水土流失的发生。通过对辽西大凌河剖面的孢粉分析,指出红山文化遗址堆积较薄且分布稀疏,可能与古水土流失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4.
选择在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内,分别选取一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文化剖面)和没有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自然剖面),通过分析和比较两个剖面中炭屑、各种氧化物含量和土壤发育指标数值,研究古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古人类用火形成的灰烬层中,炭屑含量达到最大值2.38×105粒g-1,约为自然剖面最高值的12.35倍,这使得Si O2、Al2O3、Fe2O3、K2O、Mg O和Na2O含量相对减少,均达到最小值,而Ca O、Mn O含量达到最大值,表明古人类用火产生大量含Ca和Mn物质;而在古人类居住形成的文化层中,除Si O2几乎无变化外,其余物质均出现最大值或达到波峰,表明古人类居住活动有利于各种氧化物的富集。文化剖面发育指标数值总体高于自然剖面,在文化剖面内,文化层和灰烬层的上覆和下伏自然土层中各种元素物质含量基本相同,表明古人类活动阻碍了各种元素物质向下迁移和聚集,使下伏自然土层保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由此推测古人类活动基本阻碍了土壤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5.
王东 《蜜蜂杂志》2019,(5):41-41
蜂毒疗法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用蜂毒疗法治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期古人类,在猎取野生蜂蜜和蜂蛹时,难免遭到野蜂蜇刺,从而出现局部和全身反应。被蜇后意外治愈了关节炎和神经痛等疾病,就逐渐有意识地用蜜蜂蜇刺相应疼痛的部位,从而治疗相应的疾病。古人类在认识自然、学习自然中成长,在长时间经验积累及治疗过程中总结出利用蜜蜂蜇针中的蜂毒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新世时期古水土流失与古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新世古水土流失与古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实践。借鉴第四纪环境学的研究手段 ,利用古人类活动区域周围的河流、湖泊沉积物及坡脚堆积物 ,可以获得古水土流失的信息 :在一定条件下 ,沉积物中孢粉数量的减少或草本植被的相对增加、磁化率的增大、迁移能力较弱的元素及化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富集 ,或沉积物分选差、粒度增大等 ,都可能指示着古水土流失的发生。通过对辽西大凌河剖面的孢粉分析 ,指出红山文化遗址堆积较薄且分布稀疏 ,可能与古水土流失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7.
梁志伟 《湖南林业》2005,(11):29-29
整个远古人类时期的生存环境,同树木是息息相关的,从猿人到人类,从栖息在树枝上、山洞里,到砍树、搭木屋、铺草堆安睡。再到围着篝火饮食、唱歌、起舞……。所以,人类对树木的情节是生来俱有的,赏石家对由树木演变成的木化石,也是情有独钟的。  相似文献   
8.
刘见珉 《中国蜂业》2007,58(7):40-40
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是在各自不同的地域内形成的两个蜂种,经人类长期收养,都已成为饲养昆虫。人和蜜蜂间形成的这种密切关系,经过了共栖——猎捕——收养驯化的漫长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蓝田访玉     
陈旭 《森林与人类》2007,27(9):44-53
蓝田在古人的眼前,是一段艰辛的路程,韩愈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今天,秦岭还是那样巍峨,蓝关却消失了,艰险崎岖的蓝关古道已经变成通途,蓝关的地名,已经被蓝田取代。  相似文献   
10.
黄土是第四纪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对临汾盆地丁村古人类遗址东沟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光释光定年、磁化率及粒度指标的测定,以揭示末次间冰期以来临汾盆地的气候演化过程。根据光释光定年数据,并结合磁化率及粒度参数变化特征,可将临汾盆地气候演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30~75kaBP,成壤作用强,古土壤发育明显,表明该时期亚洲夏季风占主导,降水量较大,气温较高,最为暖湿;75~57kaBP,沉积作用增强,黄土发育明显,表明亚洲冬季风占主导,干燥少雨,且气温极低,最为干冷;57~25kaBP较为特殊,弱古土壤发育,表明气候回暖,但仍处较冷时期,降水相对较大,气候温和;25~20kaBP,该时期沉积作用再次加强,黄土沉积,表明亚洲冬季风增强,降水减少,气候变冷。通过将临汾盆地丁村剖面数据与其他地质数据对比分析可见,在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的气候旋回中,临汾盆地气候变化与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且存在一定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