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35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动汽车的推广依赖于整个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只有整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有效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包括政府的推动、电动汽车用户的意愿、充电运营公司的运营方式、供电公司的运营方式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等,其中各个环节相互影响。从电动汽车的各个生态环节的目前研究现状及对电动汽车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电动汽车使用便捷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快速充电被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然而,不当的快速充电会加速电池老化,引发电池热失控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如何实现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可靠地快充已成为行业的热点和痛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归纳整理,阐述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快充条件下的主要阻碍因素及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快充方法和快充趋势,探讨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化学特性、热特性、老化机理及阳极析锂机理,在总结当前主流的快充策略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安全快充方法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套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设备为主的硬件模块,配合Python与C搭建的控制端为软件模块组成了锂电快速检测诊断分析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及梯次电池的快速检测,其特点是体积轻巧便携,且能够快速诊断动力电池的直流内阻、开路电压及自放电率等数据,并生成电池诊断报告;同时将数据保存到本地和云端,用于后期进一步分析。系统通过便捷且低成本的检测方式,配合云端诊断平台能够将大批量电池更好地利用起来,为完善退役电池及储能后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电池包热失控性能,通过试验的方法对电池包内部热失控的防护方式进行研究,根据电池包壳体明火外泄位置的失效形式以及防护时间,就电池包内部不同的位置、不同防护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影响明火外泄的主要原因,经研究发现,针对绝缘性的防护是影响明火蔓延到电池包外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给定电动城市客车的整车参数和动力性能要求,对汽车的动力系统进行了参数匹配,经过分析确定了汽车主要动力部件的选型。通过CRUISE软件建立电动汽车的模型,然后通过仿真分析进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6.
对于下一代电动车,大众进行了技术改进,基于其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容量,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实现500 km以上的续航能力。这样,个人交通所使用的车辆将实现"纯电动"。为尽可能缩短这类车辆的充电时间,同时使充电过程更加有效和方便,沃尔夫斯堡的工程师们正在研发自动直流充电系统,也就是被称为自动充电站的e-smartConnect。  相似文献   
7.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容量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特点,运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构成测试系统,利用较易实现的电流积分方法来预估电量状态参数SOC,并进行了电池的实际容量特性试验,对电池电压、电流及温度进行了数据采集和监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得到较满意的电池电量状态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8.
9.
《山东农机》2010,(3):57-57
日前,“江苏省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在春兰集团泰州宾馆隆重召开。全国动力电池的应用企业和著名高校及研发机构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放电特性,指出了目前对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采用恒流放电方式进行评价不能较好地反映动力电池的实际使用性能.以ECE循环工况作为纯电动汽车常用工况,计算了EVERY电动汽车的放电电流特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在ECE循环工况时,动力电池的放电特性能够基本上反映纯电动汽车在实际使用工况下的放电特性,以该方法建立非恒流放电方式替代目前采用的恒流放电方式对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实际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将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